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念奴娇·中秋

标题包含
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沐晨
去完善

译文
站得高看得远,我看到浩渺的天空中白云飘过不留痕迹。月亮升起,洒下清冷的光辉,映照在秋天的碧空中。那美好的宫殿仿佛由玉石建成,仙女乘着鸾凤自由往来,人间就像仙境般清凉。祖国河山美丽如画,远处的烟树清晰可见。 我陶醉在这美景中,不禁拍掌高歌,举起酒杯邀请明月共饮,和影子形成三个宾客。我在月光和风露下翩翩起舞,忘记了此刻的时间。我想要乘风飞起,回到过去,不再需要借助大鹏的翅膀。在水晶宫中,我用横笛吹奏出嘹亮的曲调。
沐晨
去完善
释义
1. 念奴娇:词牌名。 2. 凭高:登高。 3. 眺远:向远处看。 4. 长空:辽阔的天空。 5. 桂魄:指月亮。 6. 冷浸:浸染着寒冷。 7. 秋碧:秋天的碧绿景色。 8. 玉宇:天空。 9. 琼楼: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0. 乘鸾:乘着鸾凤飞翔。 11. 清凉国:形容令人清爽宜人的环境。 12.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13. 历历:清晰分明。 14. 我醉拍手狂歌:我喝醉了手舞足蹈地唱歌。 15. 对影成三客:对着自己的影子与月亮一起喝酒,仿佛有三个朋友在一起。 16. 起舞:跳舞。 17. 风露下:在风吹露下的夜晚。 18. 今夕:今天晚上。 19. 何夕:哪个晚上。 20. 翻然:回飞的样子。 21. 鹏翼:大鹏的翅膀。 22. 水晶宫:水底的宫殿。 23. 横笛:竖吹木制乐器。
沐晨
去完善
赏析
本词起笔便是苏轼式的豪放和独特视角: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天空一片空旷,没有一丝云的踪迹。接下来在苏轼的笔下,月亮如同一个光芒四射的舞台,照出世界的清冷和幽深。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如同一幅山水画,烟雾中的树木清晰可见。这种情境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然而这并非词的全部,苏轼紧接着开始了一场与月亮、自己的影子以及风的共舞。他一边狂歌,一边邀请月亮和影子一起喝酒。这一刻,世界仿佛为他的激情而存在。他以一种超脱现实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人生,但又不完全脱离人间烟火。"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两句以豪放的笔触展现了苏轼的人格魅力。 最后,他以一种飞翔的姿态,表达自己追寻自由的心愿。如果说前面的画面是地球的一片角落,那么这里则是月球的一角。在这里,苏轼从现实世界转向了理想境界。最后的“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更像是他在那片理想世界里的告别。这首词,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展现了苏轼复杂的内心世界。
沐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中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中秋之夜创作的词篇。这一时期,苏轼正处于人生低谷,他因与当权者王安石的变法理念不合,被贬谪至偏远的湖北黄州任职。在这段时间里,他远离政治中心,饱尝了人间冷暖,也深刻体会到了世事无常。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争频仍,百姓疾苦。虽然苏轼未能直接参与朝政,但他一直关注国家命运,忧虑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词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念奴娇·中秋》正是苏轼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词中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描绘,抒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沐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