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女
缠红结紫畏风吹,袅娜初回弱柳枝。
买笑未知谁是主,万人心逐一人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红色和紫色的丝带紧紧地绑在细弱的柳树枝上,担心被风吹散。人们竞相追求这种快乐,却不知真正的主人是谁。
去完善
释义
1. 缠红结紫:指舞蹈服装的色彩鲜艳。红、紫皆为古代歌舞服饰常见的颜色。
2. 畏风吹:形容舞衣飘逸轻盈,仿佛害怕被风吹起。
3. 袅娜:形容女子体态柔美,此处借喻舞蹈的姿态优美。
4. 弱柳枝:比喻女子的柔弱身姿,借用柳枝的意象来描绘舞女的姿态。
5. 买笑:这里指观赏舞蹈,赏心乐事之意。
6. 心逐一人移:众人随着领舞者的心情和动作而改变情绪和节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舞蹈场景。诗人以红紫的丝带和弱柳枝为喻,形象地描绘出舞女的优美身姿和高雅气质。同时,诗人通过“买笑未知谁是主”的描述,表达了观众对舞女的热烈喜爱和追逐,展现了舞女的魅力和人气。整首诗富有韵律,情感充沛,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舞女》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舞蹈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舞女轻盈的舞姿和美丽的容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赏和对音乐的热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生平。施肩吾(约公元815年-879年),字希圣,号东斋,唐朝时期杭州人。他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曾先后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中举。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对文学的热爱,他继续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耕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其次,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观舞女》这首诗是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创作的。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中唐时期,国力逐渐衰弱,但文化艺术仍然保持着繁荣的景象。在这个背景下,诗人通过观察舞女的表演,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们还要了解当时的社会风尚。在唐朝时期,舞蹈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表演艺术形式。宫廷、民间都有大量的舞女表演。这些舞女通常穿着华丽的服饰,舞姿优美,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诗人通过对舞女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