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涉湖诗

标题包含
涉湖诗
旋经义兴境,弭棹石兰渚。震泽为何在,今唯太湖浦。图径萦五百,眇目缅无睹。高天淼若岸,长津杂如缕。窈窕寻湾漪,迢递望峦屿。惊飙扬飞湍,浮霄薄悬岨。轻禽翔云汉,游鳞憩中浒。黯蔼天时阴,岧峣舟航舞。凭河安可殉,静观戒征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一条熟悉的道路进入义兴的境界,停下来划船到长满石兰的水边。震泽这个地方如今变成了哪里呢?现在已经成了太湖的一部分。根据图纸,我们已经走过了一千五百里的路程,但是在眼前却还是看不到它的全貌。天空高远,湖面广阔,就像对岸一样宽阔。这里的景色非常美,我们要寻找那深邃曲折的小溪和遥远壮观的山峰。忽然一阵狂风卷起了激流,它们直冲云霄然后落在山路上。有些轻盈的鸟儿在云间飞翔,而有些游鱼则在水中央游动。天气暗淡,云雾缭绕,显得船上的人们舞动着船帆。我们不能盲目跟从河流,而是需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来警惕旅行的危险。
去完善
释义
《涉湖诗》是唐代诗人李颙创作的一首描绘湖泊风光的诗。以下是注释: 1. 义兴: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宜兴市。 2. 石兰渚:指石兰渚山附近的水边地带。 3. 震泽:古代对太湖的称呼。 4. 太湖浦:太湖岸边的水域。 5. 图径:规划好的路线。 6. 萦:环绕。 7. 五百:形容多,这里指多条路线。 8. 眇目:远望。 9. 缅:遥远。 10. 无睹:看不见。 11. 高天:天空高远。 12. 淼:水面广阔无际。 13. 若:如同。 14. 岸:水边的陆地。 15. 长津:指水流。 16. 杂:交错。 17. 如缕:像丝线一样。 18. 窈窕:深远的样子。 19. 湾漪:河流弯曲处的波纹。 20. 迢递:遥远的意思。 21. 峦屿:山峦和小岛。 22. 惊飙:狂风。 23. 扬:掀起。 24. 飞湍:激流。 25. 浮霄:飘荡在天空中。 26. 薄:接近。 27. 悬岨:悬崖峭壁。 28. 轻禽:飞翔的鸟。 29. 云汉:云霄。 30. 游鳞:游泳的鱼。 31. 中浒:水域中央。 32. 黯蔼:昏暗不明的样子。 33. 天时阴:天气阴暗。 34. 岧峣:山峰峻峭。 35. 舟航:船只。 36. 舞:摆动。 37. 凭河安可殉:依靠河流航行怎么能有危险。 38. 静观:冷静观察。 39. 戒:告诫。 40. 征旅:远行之人。
去完善
赏析
《涉湖诗》是唐代诗人李颙创作的一首描绘湖光山色、抒发个人情感的古诗。此诗将义兴石兰渚的美景与广阔浩渺的太湖景色相融合,突显了作者在旅游途中的观察与感悟。 首联“旋经义兴境,弭棹石兰渚”表明作者在途径义兴一带时停泊于石兰渚。颔联“震泽为何在,今唯太湖浦”描述了震泽如今已被称作太湖的情景。颈联“图径萦五百,眇目缅无睹”写出作者在沿途欣赏美景,然而随着路线蜿蜒曲折,视野也变得模糊不清。 接下来的四联继续从各个角度展现太湖壮丽的湖光山色:高远的天空下,湖面辽阔无边;湖水悠长如细线,沿岸的湾流和小岛景象迷人;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空中飞鸟翱翔,水中游鱼悠哉。此外,还描绘了天气变化和船只航行的情形。 尾联“凭河安可殉,静观戒征旅”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如此美丽而又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色时所产生的感慨:应当顺其自然,冷静对待世事,避免盲目行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涉湖诗》是唐代诗人李颙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颙正生活在长安这座繁华的都市。他在这个时期生活相对平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感受到社会的矛盾和动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过度追求奢侈的生活和重用宦官,导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而李颙作为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他的内心也充满了对社会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颙创作了《涉湖诗》。这首诗歌通过对湖泊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诗人以湖泊为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宁生活的期盼。总的来说,《涉湖诗》是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李颙通过抒写自然美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作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