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夏篇
羲和游与并,朱融骋离光。照穴应时启,超川随化亡。咧咧林蜩鸣,翩翩鸣鵙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神羲和漫游于宇宙间,红红的阳光自由驰骋,普照大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逐渐改变方向,消逝在山川之中。夏日的树林里蝉儿呱呱地叫着,鸟儿也在空中自由飞翔。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羲和:古神话中驾日车的神,这里指太阳。
2. 游与并:指太阳运行在天空中。
3. 朱融:即火红的光亮,这里喻指太阳。
4. 骋离光:指太阳放射出光芒。
5. 照穴应时启:指阳光照射到洞穴,表示时间的流逝。
6. 超川随化亡:指随着河流的流动,地势的变化,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
7. 咧咧:形容声音大而连续不断。
8. 林蜩鸣:指树林中的蝉鸣声。
9. 翩翩:轻盈飞翔的样子。
10. 鸣鵙翔:指鸣叫着的伯劳鸟在空中飞翔。
去完善
赏析
《羡夏篇》是唐代诗人李颙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风光的诗。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肯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羲和游与并,朱融骋离光”两句,描述了太阳的升落以及阳光的照射。羲和是中国神话中的日神,他的游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朱融则是阳光的象征,他的离光意味着阳光的照耀。这两句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阳光的照耀对万物的影响。
“照穴应时启,超川随化亡”则进一步描绘了夏天的景象。照穴指的是阳光照射在洞穴中,应时启表明了季节的变化。超川是指河流的流动,随化亡则意味着生命的消逝。这两句诗表现了夏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
接下来的“咧咧林蜩鸣,翩翩鸣鵙翔”两句,则通过描绘林中的蝉鸣和飞翔的鸟雀,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咧咧和林蜩鸣都形象地描绘了蝉鸣的声音,而翩翩和鸣鵙翔则生动地刻画了鸟雀飞翔的姿态。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和动作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充满生机的夏日森林之中。
总的来说,《羡夏篇》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的美好景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羡夏篇》是唐代诗人李颙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世纪初期,正值唐玄宗在位期间。这一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广阔的表现空间。
李颙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中年,他一生经历了仕宦、游历、隐逸等多种人生历程。他曾担任过官员,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过着耕读自娱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以夏天为喻,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当时的唐朝社会,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这些问题在诗人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忧虑和思考。因此,他在《羡夏篇》中通过对夏天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