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徐判院
风谊峥嵘昔未亲,正悬一榻待高人。
当年曾接东莱话,今日宁嫌北阮贫。
世味梅花开野水,诗情马首没黄尘。
何时载酒从君去,灵鹫峰前借早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的风采并未被了解,高尚的品格只等待真正的高人。
昔日曾与你在东方相遇,如今我们不必嫌弃北方的贫困。
生活中的味道就像梅花在荒野中盛开,诗人的情怀就像马的头部隐藏在尘土之下。
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带着酒前往那里,在山间寺庙前共享早春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风谊峥嵘:风谊指情谊或友情,峥嵘在此形容突出、不平凡。整句意为过去尚未亲身领略到那种高尚的情谊。
2. 一榻待高人:此句借用古人把床榻作为接待贵客的礼仪,这里形象地表示对徐判院的尊敬和欢迎之情。
3. 东莱话:东莱即今天的山东莱州,这里是潘柽与友人徐判院的共同回忆之地,可能两人在那里有过难忘的交流。
4. 北阮贫:北阮即指河南鲁山一带,这里是徐判院的所在地。整句意为虽然地处贫困之地,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深厚感情。
5. 梅花开野水:描述了冬末春初时梅花开放的景象,同时也寓含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感慨。
6. 马首没黄尘:描写骑马踏青,尘土飞扬的场景,喻指世俗纷扰,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7. 载酒从君去:载酒即携带美酒之意,从君去则表示愿意跟随对方,整句表达了愿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心愿。
8. 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的西湖边,是诗人和友人游览的地方,借此表达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去完善
赏析
《简徐判院》这首诗是潘柽写给他的朋友徐判院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徐判院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比喻,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友谊。
“风谊峥嵘昔未亲”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徐判院的崇高敬意。“风谊”指的是高尚的道德品行和人格魅力,“峥嵘”则意味着卓越非凡。这里,作者暗示自己过去并未亲自体验过这样崇高的风范,表达了对徐判院的尊敬和钦佩。
紧接着,“正悬一榻待高人”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徐判院的真诚期待。这里的“一榻”代表着作者与徐判院的亲密关系,而“待高人”则意味着作者愿意虚心向徐判院学习。
在颔联中,“当年曾接东莱话”一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与徐判院的深厚交情。这里的“东莱话”是指东汉著名学者郑玄的学说,作者以这一典故来表明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而“今日宁嫌北阮贫”则意味着,尽管目前作者的生活条件不如徐判院优越,但他们之间的友谊依然坚定。
颈联“世味梅花开野水,诗情马首没黄尘”,通过描绘梅花开在野水和马首淹没黄尘的景象,传达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这两句诗既有浪漫主义的情怀,又蕴含着现实主义的思考。
最后,“何时载酒从君去,灵鹫峰前借早春”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与徐判院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这里的“载酒”指的是一起饮酒作乐,“灵鹫峰”则是一个象征着美好景色的地方。作者期待着能与徐判院一同游览灵鹫峰,共同欣赏早春的美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简徐判院》是南宋诗人潘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的南宋时期。
诗人潘柽生活在南宋中晚期,当时政治腐败、内忧外患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毅然投身科举,期待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国家命运。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屡次科举落第,未能实现抱负。这使他对现实产生强烈的不满和痛惜之情。
在某个秋夜,潘柽感受到孤独与落寞,对人生和未来感到迷茫。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写下了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的思念,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理解和慰藉的心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