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史为洪银屏校书作红豆图徵诗,为题四绝句 其一
笛里偷声换字工,明珠入掌比玲珑。剧怜生小相思骨,如此情人合姓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笛声中巧妙地改变音符,如同掌握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最令人怜爱的是那与生俱来的思念之骨,这般情人才真正拥有红色的灵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丘逢甲:清朝末年广东镇平人,著名诗人。
2. 兰史:郑叔问的号,晚清画家,生平不详。
3. 洪银屏:生平不详,可能与郑叔问关系密切。
4. 徵诗:指以诗为题材或以诗相邀。
5. 笛里偷声:用悠扬的笛声传达情意。
6. 换字工:变换字的巧妙手法。
7. 明珠入掌:形容书画精妙。
8. 剧怜:极度怜爱。
9. 生小:出生时即有。
10. 相思骨:指忠诚于爱情的品格。
11. 如此情人合姓红:指这样的情人应姓“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以“笛里偷声换字工”描述了乐曲中的悠扬笛声和诗词中的巧妙文字,暗示了诗人对于诗词艺术技巧的纯熟把握。次句“明珠入掌比玲珑”则把红豆比作掌心的明珠,比喻红豆的小巧可爱,也寓意了诗人心中对红豆的珍视。接下来的两句“剧怜生小相思骨,如此情人合姓红”既抒发了诗人对红豆象征相思之情的赞美,又隐含了诗人在解读图中主角——洪银屏的内心世界:一个生来就富有情思、值得世人钟爱的人,就如同那些红色的小豆,自然而然地给人以深情的感觉。总的来说,这首四绝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诗词技艺的独特见解,还凸显出诗人敏锐的艺术感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史为洪银屏校书作红豆图徵诗,为题四绝句 其一》丘逢甲这首诗歌创作于清朝末年,正是中华民族备受列强侵略、危机四伏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丘逢甲身处变革的风口浪尖,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意识,积极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试图挽救民族的危亡。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丘逢甲以红豆为象征,寓意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如同红豆般紧紧相连,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此外,这首诗也反映出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在这片多难的国土上,人们能够珍惜爱情、珍爱生命,共同抵御外侮,重建家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