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外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孤独的云伴随野鹤,怎会停留在尘世中。不用购买那繁华之地,世人皆知该地已成名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方外上人:指僧人。
2. 孤云将野鹤:比喻孤独的云和野鹤,这里比喻出家人,因为他们在尘世间是孤独的。
3. 岂向人间住:怎能住在人世间呢?表示出家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4. 莫买沃洲山:不要购买沃洲山的地。沃洲山位于浙江,有传说天竺僧人到此处讲经,因此成为佛教圣地。
5. 时人已知处:大家都知道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送方外上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比喻和暗示,表达了对方外上人的赞赏和羡慕之情。首句“孤云将野鹤”以孤云和野鹤的形象来形容方外上人的孤独和高洁,暗示了他的超凡脱俗;次句“岂向人间住”则更进一步,表明了方外上人不愿过问世俗纷争、与世无争的清高品格。
第三句“莫买沃洲山”中的沃洲山是唐代著名的隐逸之地,诗人以此提醒方外上人不要追求世俗的名利地位,应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信仰。最后一句“时人已知处”则是对方外上人声誉和影响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他的敬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方外上人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方外上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中晚期,具体年份不详。在这个时期,唐帝国已经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士人阶层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刘长卿本人在一生中多次被贬谪,他曾两次因事遭劾,两次因罪系狱,四次被贬谪。他的生活充满了曲折和坎坷,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社会意义。他的一些诗作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苦闷和矛盾,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送方外上人》就是刘长卿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方外上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种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与当时社会动荡、人们心灵空虚的现状密切相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