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相遇的路上君结伴而行,骑马走向桑干河。楚国的山川古老壮丽,幽州的阳光让人感受到寒冷。经过无数次战争,城市和乡村变得破败不堪。到处都是废弃的房屋和枯死的草木,游子归来只能掩面哭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穆陵关:位于今湖北麻城北部的穆家山下,战国时楚国的北部要塞。
2. 渔阳:郡名,大致在今河北中部及东北部地区。这里代指戍楼烽烟之下的边关。
3. 桑乾:即桑干河,源出山西省管涔山,流经河北省西北部,在天津入海。这里是渔阳边关的主要水源地。
4. 楚国苍山古:此处代指穆陵关所在的古楚国之地。
5. 幽州白日寒:幽州,汉代设置,包括今北京和河北北部一带。此处意指幽州之地,白日光下仍显寒冷。
6. 耆旧:年高望重之人,这里形容硕果仅存的几位前辈人物。
7. 蓬蒿:草名,也作“蓬草”。这里借指荒凉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长卿在穆陵关北遇到一位回渔阳的人。开篇两句表现了相逢的场景,以及诗人的观察与感受。接下来四句分别描述了楚国的苍山、幽州的日寒、历经战乱的城池和残存的耆老,展现了一幅荒凉而沉痛的画面。结尾两句则以归人的视角,看到处处蓬蒿丛生的景象,不禁潸然泪下。整首诗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表达出对战争的悲叹和对家乡的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58年左右。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期间,唐朝国力衰微,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刘长卿的个人际遇也十分坎坷。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辗转各地,历经磨难。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是复杂多变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的国力迅速衰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刘长卿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这首诗中,刘长卿通过描绘在战乱中与家人离散、重逢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带给人们苦难的深深忧虑,同时也传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