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一和尚影堂
一公住世忘世纷,暂来复去谁能分。
身寄虚空如过客,心将生灭是浮云。
萧散浮云往不还,凄凉遗教殁仍传。
旧地愁看双树在,空堂只是一灯悬。
一灯长照恒河沙,双树犹落诸天花。
天花寂寂香深殿,苔藓苍苍閟虚院。
昔余精念访禅扉,常接微言清道机。
今来寂寞无所得,唯共门人泪满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位大师在世时忘却世间纷繁,
他短暂出现又离去,谁能分辨他的行踪?
他的身体如同匆匆过客寄居于这虚空之中,
而心灵却已挣脱生与死的束缚,如同那过眼烟云。
他像闲云野鹤般游走四方,去而不返,
可那些遗留的教诲依然在世间传颂。
故地重游,双树依旧,却不见大师身影,
徒留一盏孤灯在空旷的大堂里照亮漫漫长夜。
这一盏孤灯照亮了恒河沙数的世界,
双树下依然飘落着无尽的天花。
天花寂静无声,香气弥漫整个大殿,
苔藓青青,掩映着幽深的院子。
昔日我曾虔诚寻访禅意的大门,
常常聆听那些微妙之言,领悟其中的大道玄机。
如今再次归来,一片寂寥,什么也未能获得,
唯有和弟子们一同泪流满面,追忆往日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一公: 一位法师的尊称,这里指齐一和尚。
住世: 在人世间生活。
忘世纷: 不受世俗纷扰,保持内心平静。
暂来复去: 暂时前来又离开,形容僧人游方的生活状态。
谁堪分: 谁能分辨清楚。
虚空: 佛教术语,象征超越生死的无形世界。
过客: 过路的人,比喻人生短暂。
心将生灭: 心中的念头如同浮云般变幻无常。
萧散: 闲适自在。
浮云: 比喻世事变幻。
往不还: 离去不再回来。
凄凉: 凄惨悲凉。
遗教: 遗留的教诲。
殁: 死亡。
旧地: 故地,指齐一和尚曾经生活的地方。
双树: 佛教中的象征物,代表生死轮回。
空堂: 空无一人的禅堂。
一灯: 一盏明灯,比喻佛法的智慧之光。
恒河沙: 佛教用语,形容时间漫长,数量众多。
天花: 佛教中指从天上降下的吉祥花。
香深殿: 香气弥漫大殿。
苔藓苍苍: 苍老的苔藓布满院落。
閟虚院: 寂静的寺庙院子。
昔余: 以前的我。
精念: 集中精力,全神贯注。
访禅扉: 探访禅院。
常接: 经常接触。
微言: 精妙的言辞。
清道机: 谈论道家哲理。
今来寂寞: 现在来到这里感到寂寞。
无所得: 没有什么收获。
唯共: 只有与……一起。
门人: 弟子。

去完善
赏析
《齐一和尚影堂》:这首诗通过描绘齐一和尚的影堂,表达了诗人对无常世事的感慨和怀念之情。首联写齐一和尚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展现出其淡然的心态。颔联以“身寄虚空”和“心将生灭”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暗示人生如梦,生死无常。颈联描述了齐一和尚离世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人逝去的悲痛。尾联通过对“恒河沙”、“诸天花”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昔日与齐一和尚交往的回忆,流露出对生命消逝的无奈和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齐一和尚影堂》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此时唐朝国势逐渐衰弱,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渐式微。这首诗的背景便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和宗教氛围下产生。
诗中提到的齐一和尚,很可能是一位在当时有较高声望的僧侣,但他的生平事迹已难考证。刘长卿在与这位僧人交往的过程中,对其虔诚修行表示敬意,并通过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