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猿猴悲鸣着送走客人,人们在岸边黯然神伤,江水默默流淌。我们同为被贬谪的人,但您比我还要远离家乡,在这遥远的青山之间,只有一艘小船与您相伴。

去完善
释义
1. 重:再次。
2. 送:送别。
3. 裴郎中:即裴姓郎官,这里指被贬谪的官员。
4. 贬:贬谪,降低职位或身份。
5. 吉州:古代地名,今江西吉安市。
6. 猿啼:指猿猴鸣叫,常用来形容环境凄清和悲伤的氛围。
7. 客散:客人离去。
8. 暮江头:傍晚的江边。
9. 人自:人们自己。
10. 伤心:感到悲伤痛苦。
11. 水自流:江水自行流淌,与人心无关。
12. 同作逐臣:一同被贬谪的人。
13. 君:您,这里指裴郎中。
14. 更:更加。
15. 远:遥远。
16. 青山:青绿色的山。
17. 一孤舟:一条孤独的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一幅离别场景,借猿啼、江水、青山等意象,表现了朋友间离别的悲伤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首句“猿啼客散暮江头”,以“猿啼”起笔,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气氛。在傍晚时分,江边的人们纷纷离去,只剩下猿猴的哀鸣。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也为整首诗奠定了忧伤的情感基调。
次句“人自伤心水自流”,进一步展现了离别的痛苦。人和水在这里形成对比:人是会伤心的,而水却不会。这里的“人”应该指的是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和感伤。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人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生活总是继续向前,不会为个体的悲欢而停留。
第三句“同作逐臣君更远”,提及了自己与朋友的共同遭遇——被贬谪。这里用了“逐臣”一词,意味着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离开朝廷,流放他乡。然而,虽然同为逐臣,但友人却被贬得更远,这使作者感到更加心痛。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描绘了友人在千里之外的青山之间孤独航行,形象地展示了友人远离故乡的场景。这里的“一孤舟”既指友人的船,也是友人身处困境的象征。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挂念和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58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期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刘长卿在此段时间内的人生际遇也不甚如意。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性格刚直不阿,多次遭到排挤和贬谪。此次送别裴郎中,也是因为他被贬谪到吉州,刘长卿深感同情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在刘长卿所处的时代,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战乱和政治斗争,许多文人墨客被迫离开朝廷,流落江湖;另一方面,这也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刘长卿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展现了时代的沧桑巨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