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
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
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
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南方的寺庙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东方的树林也经历了几个春秋的流转。
夜幕降临,庙门悄然关闭,春草萋萋,前路变得难以通行。
吟唱佛经时,松树仿佛也在共鸣;燃起香火,烟雾缭绕在桂花丛之间。
只能将曾经的斋饭器皿,再次寄托给白云深处的僧人。

去完善
释义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刘长卿
1. 灵澈上人:唐代诗僧,与刘长卿友善。
2. 嵩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3. 兰若:寺庙的别称,此指嵩阳寺。
4. 南地:南方地区。
5. 东林:代指寺庙。
6. 空:僧徒之辞,意为空闲、空闲的地方。
7. 暮山:傍晚的山景。
8. 门独掩:形容寺院静寂无人的情景。
9. 春草:春天的野草。
10. 路难通:描述春草茂盛、山路难行。
11. 作梵:修行者以诗歌颂扬佛德。
12. 连松韵:指与松树和谐共存的声音。
13. 焚香:烧香。
14. 桂丛:桂花树丛。
15. 旧瓶钵:用旧的装水和食物的器皿。
16. 却寄:退回给。
17. 白云:指代天空,也可理解为古人想象中的仙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灵澈上人的离别场景。首联点明了二人缘分已久,暗示了此次离别的无奈;颔联通过“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的描绘,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颈联则通过描述灵澈上人修行的情景,表现了其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尾联则以“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来能够重逢的美好愿望。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公元750年前后,当时刘长卿正经历着人生的重要阶段。
在刘长卿所处的时代,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许多人选择出家为僧或道士,以求心灵慰藉。刘长卿的朋友灵澈上人是其中的一位,他辞别尘世,回归嵩阳兰若。在这种背景下,刘长卿怀着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刘长卿在这时期经历了宦海沉浮,虽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深刻地体验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这种人生阅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因此,在他的笔下,离别的伤感与对信仰的尊重交织在一起,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