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
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
生涯投越徼,世业陷胡尘。
杳杳钟陵暮,悠悠鄱水春。
秦台悲白首,楚泽怨青蘋。
草色迷征路,莺声伤逐臣。
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
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
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南尽头,亭子上的柳树枝繁叶茂。夕阳西下,一只孤独的归鸟飞过;远方的孤舟上,似乎有人影在晃动。
这一生漂泊不定,家族的基业也已沦陷于战火之中。夜幕降临,那远处的钟陵也渐渐消失在视野中,而鄱阳湖的春天却一片生机盎然。秦始皇宫里的白头客独自哀伤,楚泽边的青蘋草充满忧思。满眼是萋萋的青草,耳边传来黄莺的啼鸣,不禁让被放逐的臣子心生悲伤。
只因坚持自我,宁可用清白自嘲。在这充满波折的人生路上,感受到了天地间生命的仁慈。面对青山如画的景色,不觉留下几行清泪,就如大海中的一片小小鳞甲。所有的虚妄和挣扎都已消散,只希望与海鸥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去完善
释义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刘长卿
1. 天南:指南方,这里指诗人被贬谪的地方。
2. 愁望:充满忧愁的观望。
3. 亭:指干越亭。
4. 柳条新:形容柳条刚刚发芽,意指春天到来。
5. 独归鸟:孤独归巢的鸟儿,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6. 越徼:古代百越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诗人被贬谪的地方。
7. 世业:世代相传的家业。
8. 胡尘:战乱之地,这里指安史之乱后的中原地区。
9. 钟陵:古县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附近。
10. 鄱水:指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11. 秦台: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诗人被贬谪的地方。
12. 楚泽:楚国的水泽地带,这里指诗人被贬谪的地方。
13. 青蘋:一种水草,这里指水泽。
14. 草色:春天的草地。
15. 莺声:黄莺的叫声。
16. 逐臣:被流放的官员,这里指诗人自己。
17. 独醒:指诗人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下受到嘲笑。
18. 直道:坚持真理,坚持正道。
19. 得罪风霜苦:因为坚持正义而被风霜之苦所困扰。
20. 全生:保全生命。
21. 青山数行泪:形容诗人思念家乡时泪水潸然而下的情景。
22. 沧海一穷鳞:形容诗人在沧海之中如同一条贫穷的鱼。
23. 牢落机心尽:指诗人抛却了心机,变得豁达开朗。
24. 鸥鸟亲:与鸥鸟亲近,指诗人放下世俗的烦恼,回归自然。

去完善
赏析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是一首描绘诗人被贬后心绪的诗。诗中,作者以天南、亭柳、落日、孤舟等元素为背景,展现了被贬后的孤寂与迷茫。同时,通过“生涯投越徼,世业陷胡尘”的描述,揭示了世事的沧桑变化和人生的无奈。
诗人用“秦台悲白首,楚泽怨青蘋”来比喻自己年华老去却仍无法释怀的心绪。此外,“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表达了在黑暗环境中坚守正义的不易,并感叹命运多舛。然而,尽管历尽磨难,诗人仍然坚信“全生天地仁”,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
结尾部分,“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表达出作者身处困境却仍旧保持着坚韧的信念,期待着未来能够破茧重生。最后一句“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表明,在这孤独的时光里,只有鸥鸟能给予作者些许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文字优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在贬谪期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被贬谪后,登上干越亭所看到的景色和引发的感慨。
刘长卿生活在唐朝中期,这个时期政治斗争激烈,文人墨客的命运也多舛。刘长卿因受到排挤而被贬谪,这次贬谪对刘长卿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这段时间里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的冷暖。
在刘长卿被贬谪的那个时代,唐朝的繁荣已经逐渐消退,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刘长卿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他在诗中以干越亭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