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赣州守施司谏奉祠归吴兴

标题包含
送赣州守施司谏奉祠归吴兴
去国二千里,叱驭良已勤。 到官一百日,啜菽念所欣。 使君岂常流,早岁承华勋。 螭首有故步,天香带余熏。 时清省谏纸,符竹亦再分。 属者寇虽除,遗民尚惊尘。 公来钤江右,喜气感三军。 下担见施设,果苏雕瘵群。 天姿夙已高,况复勇所闻。 属县但期约,讼庭无放纷。 村团不识吏,处处饱羹芹。 生女戒勿怒,减输劝其耘。 惠术颇次第,归心已乡枌。 小子谬从师,颇尝侍朝曛。 从容进逢掖,惨淡立红裙。 中坐要娱客,所陈金石文。 行装遂如此,何以充栋棼。 人事与天意,嗟予岂须云。 来携谏坡雨,去开崆山云。 多公能摧刚,圣虑已策勋。 行藏吾有命,所愿不忘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故国两千里,驾驭车辆已辛苦。 上任百日后,吃粗粮却满心欢喜。 您并非平凡之人,早年承蒙国家器重。 在檐角下品茗赏花,尽享余香。 时下太平省去谏言,分封你的权力也已再分配。 虽然敌寇已除,遗留百姓仍心有余悸。 您在江右主持大局,让军队都感受到您的喜悦。 您的方针政策拯救了民众,让人心振奋。 天生的才干早已出众,又勇猛果敢闻名。 对县里的事务做出规划,讼事也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村民们不认识官员,却能饱食羹汤芹菜。 生了女孩不需烦恼,教她减少负担参与耕作。 所施政策有条不紊,百姓都已回归乡土。 我这个小弟子谬托知己,时常陪伴左右。 我在身边帮忙安排,为客人表演金石之声。 行李也顺势整理好,堆满整个屋子。 人事与天意,感叹我等又怎会知晓。 带着谏议坡上的雨水而来,离开时会打开崆峒山的云彩。 感谢您的刚毅坚韧,也让圣上欣赏您的功劳。 个人的行藏皆有天命,只愿不忘初心不负君王。
去完善
释义
1. 去国:离开国家。 2. 叱驭:驱使车马。 3. 良已勤:已经很勤劳。 4. 到官:到达任所。 5. 一百日:指在任一百天。 6. 啜菽:吃豆类的意思。 7. 所欣:感到快乐的地方。 8. 使君:指赣州守施司谏。 9. 岂常流:难道是一般的人吗? 10. 华勋:华贵的功勋。 11. 螭首:石碑的顶部。 12. 故步:过去的步伐。 13. 天香:指美好的名声。 14. 余熏:留下的香气。 15. 时清:政治清明。 16. 省谏纸:减少谏言的数量。 17. 符竹:古代任命官员的符节和竹简。 18. 再分:再次分配。 19. 属者:先前的事。 20. 寇虽除:敌人虽然已经消除。 21. 遗民:被遗弃的人民。 22. 江右:长江下游地区。 23. 三军:军队的总称。 24. 下担:放下担子。 25. 施设:施行策略。 26. 雕瘵群:百姓困苦的样子。 27. 天姿:天生的资质。 28. 夙已高:早就很高了。 29. 勇所闻:勇猛听到的消息。 30. 属县:指下属的州县。 31. 期约:约定日期。 32. 讼庭:法庭。 33. 无放纷:没有放任纷争。 34. 村团:村庄群体。 35. 羹芹:一种野菜汤。 36. 戒勿怒:告诫不要生气。 37. 减输:减少输出的赋税。 38. 所陈金石文:所陈列的金石铭文。 39. 行装:出门远行时的装备。 40. 栋棼:房屋的栋梁。 41. 人事与天意:人为的努力和天意的安排。 42. 嗟予:叹惜我自己。 43. 谏坡雨:指施司谏为官的政绩。 44. 开崆山云:指归隐山林的生活。 45. 多公能摧刚:赞美施司谏的能力。 46. 圣虑已策勋:皇帝已经考虑给施司谏记功。 47. 行藏:出仕和退隐。 48. 有命:听天由命。 49. 所愿不忘君:希望不要忘记君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好友、赣州守施司谏奉祠归吴兴的场景。诗人以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深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诗歌首先描述了施司谏告别故土、赴任千里之外的经历,以及他到任后的辛勤工作和关爱百姓的举动。诗人强调了施司谏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人民的深深关怀,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他在治理地方时的德政和政绩。同时,诗人也回忆了自己作为施司谏的弟子,有幸陪侍左右,聆听教诲的美好时光。最后,诗人祝愿友人在今后的日子里依然能够保持高尚的品质和高超的智慧,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展示了施司谏的优秀品质和政治才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赣州守施司谏奉祠归吴兴》是南宋诗人罗愿在公元1178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是在当时宋朝南渡之后,政治形势相对稳定,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所发展。然而,尽管外部环境相对和平,但诗人罗愿在内心里却仍然对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和担忧。 该段时间内,罗愿作为一位忠诚的士人,一直在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努力。他曾任赣州知府,治理地方事务,为官清廉,广受百姓赞誉。后来因年事已高,被任命为奉祠官,得以辞官回乡。尽管如此,他的心依然牵挂着国家大事。 在这段时间里,罗愿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希望能在官场有所作为,为国家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他又厌倦了官场的虚伪与腐化,渴望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这种矛盾的心情在《送赣州守施司谏奉祠归吴兴》一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