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
又是青春将暮。望极桃溪归路。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凝伫。凝伫。人面不知何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荏苒,又到了春天的尾声。望着桃溪的那条回家的路,一片寂静,空无一人。庭院里落满了红花,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美丽。驻足、凝望,却找不到曾经的那个人儿。

去完善
释义
1. 醉桃源:词牌名,又名“桃源忆故人”。
2. 晁端礼:北宋著名文学家,有作品传世。
3. 又是青春将暮:指春天即将结束。青春,指春天;将暮,即将结束。
4. 望极桃溪归路:看着通往桃溪的路。望极,向远处看;桃溪,桃花源。
5. 洞户悄无人:洞户,指房屋;悄无人,静悄悄的没有人。
6. 空锁一庭红雨:一庭,整个庭院;红雨,红色的落花。
7. 凝伫:站立不动,神情专注。
8. 人面不知何处:化用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形容美丽的女子不知去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又是青春将暮”开篇,既点明了时节,又表达了青春即将消逝的感慨。接下来,作者用“望极桃溪归路”来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怀念。这里的“桃溪归路”可以理解为象征着美好的回忆或青春的足迹。
接下来的“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描绘了庭院的景象,这里的“一庭红雨”显然是对落花纷飞场景的生动描绘,同时也暗示着青春的流逝。而“洞户悄无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落寞的氛围,让人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两句“凝伫。凝伫。人面不知何处”则是作者对于青春往事的回忆,同时也是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这里的“人面不知何处”既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故人已经无法找寻,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过去的美好时光无法再次拥有的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醉桃源》是宋代词人晁端礼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世纪。此时正值北宋末年,朝廷内部党派之争激烈,外部边患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晁端礼的诗词才情横溢,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然而,他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屡次科举不中,直到晚年才被任命为地方官。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他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朝廷昏聩的不满。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灵创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