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杨柳黄。
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平静的水面烟雾缭绕,草木葱茏。刚刚成熟的菰蒲和金黄的杨柳相映成趣。小船靠岸停泊,让人不忍离去。秋风中,夕阳下的鲈鱼之乡,美好如画。
去完善
释义
1. 吴江:现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2. 平波:平静的江面。
3. 渺渺:水面辽阔的样子。
4. 烟苍苍:烟雾迷茫的景象。
5. 菰蒲:指生长在水边的一种草本植物。
6. 才熟:刚刚成熟。
7. 杨柳黄:形容杨柳树叶子变黄。
8. 扁舟:小船。
9. 系岸:停泊在岸边。
10. 不忍去:不舍得离去。
11. 秋风:秋天的风。
12. 斜日:落日的余晖。
13. 鲈鱼乡:指鲈鱼产地的乡村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描绘吴江景色的诗歌,通过“平波渺渺烟苍苍”的辽阔景象,展现出一种旷远的空间感。诗人以“菰蒲才熟杨柳黄”描述收获的季节,突显出吴江风景的美好与和谐。而诗中用“扁舟系岸不忍去”和“秋风斜日鲈鱼乡”两句传递出诗人的深情厚意和对故乡的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江》是北宋诗人陈尧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0年左右,也就是宋仁宗时期的早期。在这段时间里,陈尧佐担任了多种职务,如知州、尚书省左右司郎中等,他关注民生,善于治理,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好事。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发展。陈尧佐作为一位文人官员,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关心国家和百姓的福祉,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
在《吴江》这首诗中,陈尧佐描绘了吴江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表达了其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他还提到了当地的渔民生活和农事活动,展现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场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尧佐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繁荣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