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惠阳西湖

标题包含
游惠阳西湖
附郭水连山,公余独往还。 疏烟鱼艇远,斜日寺楼闲。 系马芭蕉外,移舟菡萏间。 天涯逢此景,谁信自开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郊山水相连,工作之余独自来往。 轻烟中渔舟渐远,夕阳下寺庙静谧。 拴马于芭蕉树下,划船在荷花之间。 身处天涯海角,谁能相信我能笑对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附郭:指城市附近的地方。 疏烟:稀疏的烟雾。 鱼艇:渔人的小船。 斜日:傍晚西斜的太阳。 寺楼:寺庙中的楼阁。 系马:拴马。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宽大,可用于遮阴或建筑材料。 移舟:移动船只。 菡萏:荷花。 天涯:天边,遥远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游惠阳西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惠阳西湖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附郭水连山”概括了西湖的美景,湖水与青山相连,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公务之余独自前往西湖游玩的场景,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诗的第二联中,“疏烟鱼艇远,斜日寺楼闲”两句分别描绘了远处渔船和寺庙的景致。烟雾朦胧的湖面上,鱼儿在船边悠哉游弋;夕阳西下,寺楼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悠闲。这两句诗将自然与人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一美景之中。 第三联中,“系马芭蕉外,移舟菡萏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西湖的所见所闻。他将马儿拴在芭蕉树下,乘船穿梭于荷花之间,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最后一联“天涯逢此景,谁信自开颜”是诗人发自肺腑的感叹。在遥远的天涯之地,竟然还有如此美丽的景色,让人欣喜若狂,开怀大笑。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使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整首诗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西湖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惠阳西湖》是宋代诗人陈尧佐所作的一首描绘惠州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0年前后,即北宋仁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陈尧佐曾任广东提点刑狱、知广州等职位,对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他在任职期间,曾多次游览惠州西湖,被其优美的湖光山色所吸引,遂作此诗以抒发情怀。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北宋中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园林景观和诗画艺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惠州西湖作为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玩题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