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至金陵
江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妖冶廉纤,只做得,飞鸟向人偎傍。地辟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作中州想。邓禹笑人无限也,冷落不堪惆怅。秋水双明,高山一弄,著我些悲壮。南徐好住,片帆有分来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南春天的景色,可以说是无数美丽景观和悠闲享受的结合体。那些艳丽的花儿,就像小鸟一样惹人喜爱。无论是开阔的地方还是幽静的环境,都有着无尽的精神活力,这些都与京城相似。从附近人家的窃窃私语中,可以听到接近音乐的旋律。
这让我想起以前在山城的日子,那个美丽的女子已经离开这里去了远方。只有无尽的遗憾和心痛。她的眼睛如同清澈的湖水,她的琴声如同高山流水般悠扬。我在南徐生活得很好,但总有一艘船会带我来回奔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念奴娇:词牌名,源自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念奴,取其歌喉宛转之意。
2. 金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明朝洪武年间为都城,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3. 江南春色:指长江以南的春季景色,此地风景秀丽,历来是文人墨客游历的胜地。
4. 胜游清赏:形容美好游览体验,尽情欣赏美景。
5. 妖冶廉纤:指景色艳丽而细腻,如同美丽的花鸟依人。
6. 地辟天开:形容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如天地初开般开阔壮丽。
7. 精神朗慧:形容人的精神面貌焕发,充满智慧和活力。
8. 还京样:仍保留着京城的风采风貌。
9. 人家小语:比喻优美的民间歌声,富有生活气息。
10. 近清唱:形容声音清澈婉转,如天籁之音。
11. 旧日山城:指过去在山城的回忆,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故乡。
12. 中州想: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
13. 邓禹笑人:指东汉开国功臣邓禹与友人谈话时诙谐幽默的风度。
14. 秋水双明:形容眼光明亮,如秋天的水波般清澈。
15. 高山一弄:借用古琴曲《高山流水》寓意深邃的思想感情。
16. 南徐: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镇江一带,作者曾在此居住。
17. 片帆:单薄的船帆,形容独自航行在外。

去完善
赏析
《念奴娇·至金陵》是南宋词人陈亮的作品,这首词以江南春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南京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江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概括了南京春天的美景和游人如织的情景,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接着以“妖冶廉纤,只做得,飞鸟向人偎傍”描绘了南京的繁华景象,如同鸟儿依恋人类一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紧接着,“地辟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表现了南京作为古都的独特气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则形象地描绘了南京人民的生活场景,显示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随后,“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作中州想”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邓禹笑人无限也,冷落不堪惆怅”则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秋水双明,高山一弄,著我些悲壮”展现了作者豪放的性格和高远的理想,表明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结尾的“南徐好住,片帆有分来往”则表达了对南京的热爱,以及希望有机会再次游览这座美丽的城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至金陵》是南宋词人陈亮在公元1162年前后创作的。当时,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北方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国之手,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收复失地。这首词表达出作者对民族危难的忧虑和对南宋政府的失望之情。
陈亮出身贫寒,但却有着极高的政治抱负和民族气节。他力主抗金,曾多次上疏献策,但未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亮创作了这首《念奴娇·至金陵》。词中通过对南京古都的描绘,表达了对北宋时期的怀念和对南宋现实的讽刺。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党派之争激烈,这对陈亮的政治抱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的期许,希望能在乱世中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失望,只能借词抒发心中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