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
人爱新来景,龙认旧时湫。不论三伏,小住便觉凛生秋。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湍激若为收。世事如斯去,不去为谁留。
本无心,随所寓,触虚舟。东山始末,且向灵洞与沈浮。料得神仙窟穴,争似提封万里,大小几琉球。但有君才具,何用问时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钟爱崭新的风光,而巨龙却认得那些古老的地方。无论是在最热的季节里,还是短暂逗留,都让人觉得秋天已经来临。我陶醉在这美景中,任凭水流在下方涌动,急促而又热烈。世间万事都在流逝,没有什么是为了谁而停留。
我本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意,只是随意选择一个地方驻足。像那轻巧的船只,触碰着空虚的世界。东山的景色美丽如画,而在山间的洞穴中仿佛可以感受灵动的气息。我认为神仙的居所,比不上这辽阔的世界,就像是大小的琉球岛。只要有你的才华和胸怀,又何必在意世俗的看法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新来景:新的景色。
2. 龙认旧时湫:龙曾经居住过的洞穴。
3. 三伏:夏季中最热的时期,约在农历六月间。
4. 凛生秋:使人感觉如同秋天般寒冷。
5. 湍激:水流急速的样子。
6. 如斯去:像这样流逝。
7. 本无心:表示无意功名。
8. 触虚舟:虚舟,空虚的小船。这里指飘荡的意境。
9. 东山始末:形容隐逸生活。
10. 灵洞与沈浮:在灵洞中沉浮。
11. 神仙窟穴:仙人居住的洞穴。
12. 提封万里:指辽阔的疆域。
13. 琉球:指小的岛屿。
14. 君才具:您的才干和能力。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人爱新来景》描绘了作者心境的转换,由炎热的三伏过渡到凛然的秋天。诗人将个人遭遇放置于自然环境中,赋予万物以情感,表达出超脱世俗纷扰、淡泊名利的豁达胸襟。同时,借景抒怀,感叹世事如流水般消逝,表现出对未来光明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陈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左右。在这个时期,陈亮刚刚结束了与虞允文的争辩,力主抗金,恢复中原。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朝廷的认可,反而遭受打压和排斥。这使得陈亮的心情显得非常郁闷和压抑。
在宋代,国家长期受到北方强敌的侵扰,疆土丧失严重。这种时代的动荡不安使得文人墨客们普遍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墨来唤起民众对国家的关心。陈亮身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自然也在其中。他虽然备受冷落,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试图通过作品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共同抗击外敌。
在这首《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中,陈亮以婉约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期望。这正是他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