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钓(九月七日自寿)
菊花细雨。萧萧红蓼汀渚。景物渐幽,风致如许。秋未暮。又值吾初度。
看天宇。正澄清欲往,登高未也,红尘当面飞舞。几人吊古。乌帽牢收取。短发还羞觑。遐寿身、近五云深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秋细雨时,红花满滩涂,景色清幽,颇具韵味。正当此时,正值我生日。仰望天空,正值清澈之时,本想去登高远眺,却无奈满地尘土飞扬。此刻又有几个人在凭吊古迹呢?他们都摘下了头巾,可见已然疲惫不堪。而他们的头发也被风吹乱,似乎不愿去正视这一切。远处的寿星宫,接近天宫的深处。

去完善
释义
1. 垂丝钓:词牌名。
2. 九月七日:农历九月初七,即重阳节,古人常在此日登高祈福。
3. 自寿:祝自己生日的意思。
4. 菊花:指秋季盛开的菊花,有长寿之意。
5. 细雨:指秋天的细雨。
6. 萧萧:形容风声或落叶声等轻而柔和的声音。
7. 红蓼汀渚:红蓼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
8. 幽:宁静,寂静。
9. 风致:风度,气质。
10. 未:还没有。
11. 暮:傍晚,天色昏暗的时候。
12. 吾初度:我的生日。
13. 天宇:天空。
14. 澄清:清澈透明。
15. 登高未也:还没去登高。
16. 红尘:指热闹繁华的地方。
17. 当面飞舞:形容尘土飞扬的样子。
18. 吊古:凭吊古迹,怀念古代的事情。
19. 乌帽:黑色的帽子,古代官员戴的帽子。
20. 牢收取:牢牢地抓住。
21. 短发:头发较短。
22. 羞觑:害羞地看。
23. 遐寿:长寿的意思。
24. 五云:五色祥云,象征吉祥。

去完善
赏析
《垂丝钓》这首词的内容是作者在重阳节这天为自己庆生。首句“菊花细雨”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菊花的香气与细雨的湿润相融,为整首词奠定了静谧的氛围。紧接着的“萧萧红蓼汀渚”进一步强调秋天的特点。“景物渐幽,风致如许”则是对秋天景色的赞美。接下来的“秋未暮。又值吾初度”表明这一天不仅是秋天的最后几天,也是作者的生日。
下片中的“看天宇。正澄清欲往,登高未也,红尘当面飞舞”意味着作者虽身处繁华世界,但心中依然向往清新脱俗的境地。接下来的“几人吊古。乌帽牢收取。短发还羞觑”暗示了作者对自己的认知,认为自己的才华和才能尚未被世人所知。而最后的“遐寿身、近五云深处”则表示作者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最终能靠近理想的境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垂丝钓(九月七日自寿)》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家陈亮在公元1194年秋天创作的一首词。这一年对陈亮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他刚刚度过了自己四十九岁的生日。在这段时间里,陈亮一直致力于抗金事业,希望能够恢复中原故土,实现国家的统一。然而,由于南宋朝廷的软弱和主和派的打压,他的理想并未得到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陈亮借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此时正值南宋中期,国家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战乱频繁。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陈亮深感忧虑。他在词中表达了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
总的来说,《垂丝钓(九月七日自寿)》的创作背景是复杂多变的,既体现了陈亮个人的人生际遇,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这首词中,陈亮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巧妙地融入到词中,使之成为了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