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久未见那来自南方的智者,人们便说北方的人才已经寥落无几。但有才的人却依旧是英勇无比。自己笑着想到那些华夏的使者,能够像河水一样向东方流淌。去拜见异族首领只是暂时,终有一天会在都城的街道上相遇。在唐尧、虞舜、夏禹的国度里,总有一些人会对异族统治感到耻辱。国土被侵略成这样,那些千古的英雄英灵现在在哪里呢?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往日的风采?胡人的命运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光明的未来必定属于我们的国家。

去完善
释义
1.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指古代三位圣明的君主所治理的地方,即中国。
2. 耻臣戎:以臣服外族为可耻之事。
3. 腥膻:指匈奴的污秽。
4. 赫日:喻指强大的宋朝。

去完善
赏析
本词起笔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深厚的内涵和意蕴。首句“不见南师久”既表达了对于前线战事的关切,又暗示了人民心中的忧虑。接下来的“漫说北群空”则是对南宋士人空谈误国的讥讽,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句子“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则是对章德茂的赞美,体现了他无畏强权、镇定自若的英雄气概。而“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则是对自己命运的慨叹,暗示即使遭受挫折,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
下阕的首句“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则是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为下文做好铺垫。接下来的“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则是对那些忍辱求和的人的讽刺,强调要有抗击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的“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则是对于抗金战争的期待和展望,坚信总有一天,国家的命运将会改变,胜利的曙光终将到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是南宋词人陈亮在公元1164年创作的一首词。这一年正值宋金两国交战时期,政局动荡不安。陈亮本人是一位杰出的文人志士,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心国家安危,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
章德茂大卿是一位出使金国的使者,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他的使命显得尤为重要。陈亮深知章德茂的才华和忠诚,因此在他临行前写下这首词为他壮行。词中以月、山、水等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出使金国圆满完成任务的期望和鼓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