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标题包含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陈亮"的详细信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众多人物的名字都叫“陈亮”,比如南宋的陈亮、明朝的陈亮等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这个陈亮...查看更多
penny_Original
去完善

译文
年岁渐长向谁倾诉?看几度沧桑变换,夏日丝绸冬日毛皮。古城里的父老乡亲如今还剩多少,冤屈的仇恨还未曾洗刷。一切仿佛还未来得及澄清,那时滋生的恩怨早已了结。二十五弦琴弹奏了多少幽怨,想想人间哪有公平的岁月。胡人的妻子拨弄着宫瑟,回荡在汉宫。 时光荏苒宛如重重的离别。你这位使君,向来与我情投意合。走罢且放下不再追问,谁能看透美丽背后的痴愚。但愿别让伯牙的琴弦断绝。九转丹砂要牢牢抓住,提炼的金子,不过是普通的铁石。无论龙与虎,都将就此分裂。
penny_Original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寄辛幼安:辛幼安即辛弃疾。 2. 神奇臭腐,夏裘冬葛:这句以季节更替时的衣物变化来形容事物之变化无常。 3. 父老长安:指故乡的老人。 4. 后死无仇可雪:意为自己虽已年老,但尚有机会为国雪耻。 5. 二十五弦:此处借用古代乐器之一——瑟的典故,相传瑟本来有五十弦,因每弦一音,故称“五弦”;隋朝乐工侯调瑟至二十五弦,故又称“二十五弦”。这里以此比喻国家分裂的痛苦。 6. 胡妇弄,汉宫瑟:胡妇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女子,汉宫则指中原地区。 7. 树犹如此:借用桓温北征时看到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成大树的故事。 8. 使君:指辛弃疾。 9. 妍皮痴骨:美丽的皮肤与愚钝的骨骼。比喻外表美好而内心空虚的人。 10. 伯牙弦绝:伯牙是春秋时期善弹琴的高手,弦绝意谓音乐停止。这里表示知音难觅。 11. 九转丹砂:道家炼丹术语,意为经过多次提炼的丹砂。 12. 管精金、只是寻常铁:指金石中的精华,也可以看作是平凡的铁石。 13. 龙共虎,应声裂:意指英雄相遇,自然会产生共鸣。
penny_Original
去完善
赏析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为南宋词人陈亮与辛弃疾的唱和之作。上片以“神奇臭腐”的万物变化,隐喻世事无常、江山更替,在时间的长河中,曾经的仇恨已经变得不再重要,留下的是历史的沉淀。下片表达出两人深厚的友谊,倾诉离别之情。结尾处使用典故,寓意友谊如金石般坚定,愿共同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令人感受到词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penny_Original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这首词是南宋词人陈亮写给辛弃疾的一首词,创作时间为公元1180年前后。这个时期,正值宋金战争频繁之际,宋朝北方大片土地被金国占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陈亮和辛弃疾都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们关心国家命运,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操。陈亮在得知辛弃疾因病离世后,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词以寄托哀思并表达自己不愿虚度年华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既表达了陈亮对辛弃疾逝世的惋惜之情,也反映了他们身处那个时代共同的忧虑与期许。通过描绘战乱的恶劣环境,表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流露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反映出南宋士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度关注。
penny_Original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