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愁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画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着轻柔的云朵,时常带来潇潇细雨。水边的亭台楼阁里,燕子刚刚归来,它们带着一丝香气,带来了花瓣和雨滴。
海棠花在小路上散落,犹如铺上了一层香气四溢的绣花。然而春天已经渐渐离去,花儿也开始凋谢。傍晚时分,庭院里的柳树上传来了乌鸦的叫声,回想起那个人,曾经在月光下,为我摘下梨花瓣。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指春风。
2. 荡飏:飘扬,飘动。
3. 轻云缕:轻盈的云朵。
4. 时送:时常送来。
5. 萧萧雨:稀疏的雨声。
6. 水边台榭:指靠近水的亭台楼阁。
7. 燕新归:燕子刚刚归来。
8. 一点香泥:指燕子带回的一点泥土。
9. 湿带:湿润地带。
10. 海棠糁径:海棠花瓣散落的小路上。
11. 铺香绣:形容花落满地如同锦绣。
12. 和月:趁着月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色。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春风拂面、轻云飘渺,燕子新归的场景。下片则通过“海棠糁径铺香绣”与“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两句,表现了春天虽然美丽,却蕴含着离别与思念之情。整首词既有春日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有深挚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情感感知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是南宋文学家陈亮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0年)。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使得民众生活困苦,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陈亮虽出身于书香门第,却因仕途坎坷,多次科举落第,人生经历颇多波折。他曾上疏抗金,力主北伐,但因朝廷的妥协政策而未能实现其抱负。
在这首词中,陈亮借景抒情,通过对春风、轻云、落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他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