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人物满东瓯
人物满东瓯。别我江心识俊游。北尽平芜南似画,中流。谁系龙骧万斛舟。去去几时休。犹自潮上更来头。醉墨淋漓人感旧,离愁。一夜西风似夏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人物满东瓯。别我江心识俊游。北尽平芜南似画,中流。谁系龙骧万斛舟。去去几时休。犹自潮上更来头。醉墨淋漓人感旧,离愁。一夜西风似夏不。”
译文:“到处都是人物,他们在江边告别。北岸是一片平坦的草地,南岸如诗如画。河水中央,是谁驾驶着那艘大型船只?离开的时间还久吗?潮水依然在涨落。醉酒之后,人们用笔墨挥洒着怀旧之情,心中满是离别之愁。昨夜的西风像是夏天一般炽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瓯:指古时的浙江地区,位于现今的温州市附近。
2. 江心:指江心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江中心的一座小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3. 平芜:原野之意。
4. 中流:指河流中央。
5. 龙骧:比喻气势磅礴或行动迅猛的事物。
6. 万斛舟:形容大船。
7. 潮上更来头:表示船只反复往返于港口之间。
8. 醉墨淋漓:形容书法潇洒自如。
9. 感旧:怀念过去的事情。
10. 西风:指秋风。
11. 夏不:可能是输入错误,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南乡子”为调,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江南水乡景色。首句“人物满东瓯”通过地点名称点出地点,显示出当地的繁荣与活力。接下来一句“别我江心识俊游”则说明了诗人在此地的离别情绪,与其他诗人相互认识、告别。
接下来的两句:“北尽平芜南似画,中流。谁系龙骧万斛舟。” 则是对景物细腻的描绘,既有北边广阔的平原,又有南边的美丽画卷;而“中流”又寓意着江河的中间位置,表示这是一片交通枢纽之地。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疑问,即“谁系龙骧万斛舟”,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此地人们的关怀,以及对水运业的关心。
之后的几句:“去去几时休。犹自潮上更来头。” 写的是离别之情,其中“去去”表现了离去的人越走越远,而“几时休”则是对于这种别离情景的无尽感慨。
最后的几句:“醉墨淋漓人感旧,离愁。一夜西风似夏不。” 既是作者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也透露出他对自己故乡的热爱。当一夜秋风吹过,人们对此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总的来说,这首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水乡风貌,并表达出了离别与思乡的复杂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乡子·人物满东瓯》是南宋词人陈亮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96年左右,正值金国对南宋的侵略加剧,战事频繁的时期。
在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军事不振,致使民众疾苦、士气低落。然而,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亮却胸怀大志,立志要恢复中原,振兴国家。他的豪情壮志,使他成为当时著名的抗金志士,被后世誉为“龙川先生”。
陈亮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曾屡次上书皇帝,主张改革时政,选拔贤能,抗金复国。然而,他的建议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压。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走在抗金的道路上,坚持自己的信念。
在《南乡子·人物满东瓯》中,陈亮以赞美东瓯地区人才辈出为引,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忧虑。他希望通过培养更多的英才,共同担负起恢复中华的重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