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标题包含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鞴,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陈亮"的详细信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众多人物的名字都叫“陈亮”,比如南宋的陈亮、明朝的陈亮等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这个陈亮...查看更多
大野丝嘉
去完善

译文
让我从混乱的局势开始讲述。我们爱护我们的民众,而不是那些无用的黄金和丝绸,就像藤蔓和葛藤一样错综复杂。曾经刚强的士气已经消退,人们变得虚弱,只能去阴山观赏雪景。只有我这稀疏的头发还在支持着这一切。眼泪如同女吴国崩溃时那样流下,质疑为何齐鲁如此衰弱。我很幸运,因为我还能够弹奏那把古老的瑟。 崭新的旗帜取代了旧有的旗帜,我们将那时的大义一一拆解和组合。只要我们坚定地站在土地上呼喊,即使相隔万里的人们也能感受到这股力量。这番话听起来像是痴人说梦。然而,天地之大,谁能像锻造者一样有力地操控这个熔炉?在这场混沌之中,又怎能找到那永恒的坚铁?当淝水之战胜利,关东地区也将破碎。
大野丝嘉
去完善
释义
1. 离乱:指流离失所的战乱时期。 2. 爱吾民、金缯不爱: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吾不以货取人,以政取人。”表示对人民的爱护超过金钱物质的追求。 3. 蔓藤累葛:形容纠缠不清的关系。 4. 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表达壮志难酬,身疲力弱,但仍有崇高的志气。 5. 亏杀我、一星星发:形容头发逐渐变白的过程。 6. 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化用“越女勾践献西施”的故事,暗示国家沦为弱者的时间。 7. 丘也幸,由之瑟:出自《论语·述而》,表示有幸在困境中得到帮助。 8. 斩新换出旗麾别:形象地展示重新振作的精神风貌。 9. 一桩大义,拆开收合:表明历史事件的真谛需要揭示和认识。 10. 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表示自己愿意为了国家事业贡献一切。 11. 这话霸、只成痴绝:感叹如此豪情却无人理解。 12. 天地洪炉谁扇鞴:比喻战争局势如天地之大炉。 13. 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暗指不可抗拒的力量会击破敌人的防御。 14. 淝水破,关东裂: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借此表现战无不胜的信心。
大野丝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起句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离乱之苦,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忧虑。“金缯不爱”一句揭示了统治者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而不顾民众死活的丑行。接下来的词句描绘了战火中的景象和作者的感慨。用“涕出女吴成倒转”的比喻表现了国家的虚弱,并质问为何国家积贫积弱至此。 下阕描述了作者对于北伐的期待与决心,尽管现实残酷,但他仍然坚信正义的力量能够战胜邪恶。“天地洪炉谁扇鞴,算於中、安得长坚铁。”这两句表达出作者希望在国家大熔炉中找到坚定信仰的英雄,以完成恢复故土的大业。最后两句借用历史典故表现出作者的决心,即使在艰难险阻面前,也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大野丝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是南宋词人陈亮为回应辛弃疾的再次唱和而创作的。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这一年正值金国南侵和中原地区战事频发时期。 陈亮生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然而,他的一生却多遭坎坷,屡次科举落第,直至40岁才中举人。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好友辛弃疾也和他一样怀才不遇,一生未能实现报国之志。两人都曾力主抗金北伐,但受到排挤和打压。 在南宋光宗时期,由于皇帝的昏庸无能,朝政腐败,导致民不聊生。金国趁机南下侵略,边疆烽烟四起,国土沦陷,百姓深受战乱之苦。在这个背景下,陈亮和辛弃疾忧国忧民,感慨万分。他们相互勉励,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唤起民众的民族精神,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而努力。
大野丝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