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曲二首 其一
含情辞汉宫,一去天万里。欲写琵琶词,无由献天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怀情感告别汉朝皇宫,离开时仿佛距离天空有万里之遥。想要创作一首琵琶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却没有机会献给皇帝。
去完善
释义
1. 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2. 陈政:唐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3. 汉宫:这里指西汉时期的皇宫。
4. 一去天万里:形容昭君离汉朝远去的距离之遥远。
5. 琵琶词:借指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去完善
赏析
昭君曲二首 其一
在《昭君曲二首 其一》中,陈政通过描绘昭君辞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情景,表达了她心中的无奈与哀怨。“含情辞汉宫,一去天万里”,这两句诗以汉宫为背景,展现了昭君告别故乡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一去天万里”也暗示了昭君即将面临的长途跋涉和遥远边疆的生活。
接下来,诗人通过“欲写琵琶词,无由献天子”的描绘,表现出昭君内心的挣扎。她渴望用琵琶弹奏出心中所思所感,却苦于无法将这优美的曲子献给皇帝。这里的“无由献天子”反映了昭君无法得到赏识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她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离别场景的刻画,传达了她的复杂情感和对命运的感慨。虽然表面上是描写昭君的哀怨,实际上也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君曲二首·其一》是南宋诗人陈政于1189年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歌以王昭君的历史故事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的同情和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政正值中年,他经历过靖康之耻、南宋建立等重大历史事件,亲眼目睹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家国之情有着深刻的体会,也使他对历史上的忠臣孝子、红颜薄命者怀有深厚的同情。
在南宋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族矛盾激化。在此背景下,陈政通过对王昭君故事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和睦的期盼。他希望统治者能够像汉元帝那样,重视民族团结,为国家谋求和平发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