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六首 其三
翩翩南昌尉,来自九江西。
天关列虎豹,欲进无阶梯。
臣有治安策,不忍死穷栖。
浮浮山林气,披褐朝金闺。
上言讦贵戚,下言悯群黎。
肉食久喑默,狂叫发草藜。
臣言可采择,寸刀刳鲸鲵。
一再不合意,反旆风凄凄。
君纲坠不振,况复子与妻。
自谐尘外约,东游隠会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优雅现代白话文:风度翩翩的南昌官员,来自江西九江。如同天宫门前的虎豹,想要向前却找不到台阶。我有关于治理国家的策略,但不愿在贫困中度过一生。弥漫着山涧之气,披着粗布衣衫前往皇宫。向上谏言揭露权贵的过失,向下关心民众的疾苦。那些享受美食的人已经沉默太久,唯有我疯狂地呼喊犹如草丛中的藜麦。我的言论可以被采纳,就像用一把小小的刀子剖开大鱼。一旦两次不能达到预期,便会收起旗帜,随风而去。君王的权威已经崩溃无法振兴,更何况他的子女和妻子。我愿达成与世无争的约定,向东前往会稽隐居。
去完善
释义
翩翩:风度翩翩,用以形容人物风采飘逸。
南昌: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
九江西:泛指长江上游地区。
天关:天门山,位于四川省江油市。
虎豹:代指阻碍前进的权贵势力。
治安策:指对国家治理的建议和规划。
浮浮:迷茫的样子。
山林气:隐士的气象。
披褐:指出身贫寒的人。
金闺:指朝廷。
上言:向皇帝进谏。
讦:揭发。
贵戚:皇亲国戚。
下言:向下传达给民众。
悯:怜悯,同情。
群黎:民众。
肉食:指朝廷官员。
喑默:沉默不语。
狂叫:指表达意见。
草藜:一种草本植物,比喻民间。
可采择:可以采纳。
寸刀:指微小力量。
刳鲸鲵:挖取大鱼的心脏,比喻打击恶势力。
反旆:倒戈。
君纲:君主的统治纲领。
坠不振:堕落不振。
子与妻:指家庭。
自谐:自我和谐。
尘外约:超脱世俗的约定。
东游:向东游历。
会稽:位于浙江省东部,是古代越国的都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文人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作为一名南昌尉的形象,表现了为百姓民生而忧心忡忡的精神风貌。他以天关比喻政治环境之复杂险恶,而自己却愿意以一身赤诚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他提倡正义,直言不讳,甚至不惜得罪权贵,这是一种英勇的担当精神。
诗中的“肉食久喑默,狂叫发草藜”,形象刻画了朝廷官员尸位素餐、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他的忠诚谏言并没有得到采纳,反而受到排挤和打压,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选择了离开官场,隐居于会稽,过起了遗世独立的生活。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民间疾苦的深深同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意六首 其三》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方一夔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一夔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未影响到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这种经历使得他的诗歌风格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特色。
在明朝洪武年间,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文化事业也相对繁荣。这一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热衷于诗歌创作,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在这种氛围下,方一夔受到了鼓舞,更加坚定地投身于诗歌创作。
总的来说,《古意六首 其三》这首诗是在明朝洪武年间,方一夔通过游历四方、结交挚友,逐步形成自己独特诗歌风格的过程中创作的。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