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庙
未知何王庙,岁月日已非。
熏炉松柏煤,画壁苔藓衣。
门空牧竖戯,树老山魈依。
田家社酒香,纸窖生光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知道这是哪位国王的神庙,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香炉中燃着松柏木材制成的煤炭,墙壁上绘满绿色苔藓。
门庭若市,却不见人影;树木苍老,却有山鬼相依。
田家的祭祀酒香四溢,用纸卷成的烛光映照出温暖的光芒。
去完善
释义
《野庙》:这是一首描绘古代野庙景象的诗歌。
1. 未知何王庙:这句意为不知这供奉的是哪位国王或英雄的寺庙。
2. 岁月日已非:岁月更替,时光流逝,这里已经不复往日繁华。
3. 熏炉松柏煤:用松柏树枝作为熏炉燃料,燃烧出的烟气弥漫在庙宇之中。
4. 画壁苔藓衣:庙壁上壁画上的色彩已经被苔藓侵蚀,模糊不清。
5. 门空牧竖戯:门口已无人打扫,只有放牛的童子在这里嬉戏。
6. 树老山魈依:古老的树木依然挺立,山中鬼怪似乎也依赖这里的氛围栖息。
7. 田家社酒香:当地农民祭祀时的酒香四溢。
8. 纸窖生光辉:祈求平安的红纸神像在神位上闪耀着光芒。
去完善
赏析
《野庙》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一首描绘寺庙景象的诗歌。全诗通过一系列细节描绘,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寺庙画面,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联“未知何王庙,岁月日已非”,点明了寺庙的神秘背景,表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之感。这暗示了寺庙的荒废和历史变迁,为接下来的描述铺垫了情感基调。
颔联“熏炉松柏煤,画壁苔藓衣”,详细地描绘了寺庙内部的景象。熏炉里的松柏烟煤还在燃烧,墙壁上的壁画已被青苔覆盖。这里展现了寺庙的沧桑与破败,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颈联“门空牧竖戯,树老山魈依”,描绘了寺庙周边的景象。门前空空荡荡,牧童们嬉戏而去;庙宇的老树上,山魈安静地依靠着。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呈现了寺庙周围的宁静与荒凉,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和沉寂落寞。
尾联“田家社酒香,纸窖生光辉”,则转向了外界乡村的景象。此时,田野间的村民正在举行祭祀活动,烟雾弥漫,灯火辉煌。这一场景与寺庙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出世事的繁华与宗教的寂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生命以及宗教信仰的思考。尽管寺庙已经荒废,但生命的活力依然在周围体现出来,彰显了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庙》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一首描绘荒野寺庙景象的诗作。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即公元1279年前后。
在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金朝被蒙古帝国所灭,南宋朝廷也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逐渐衰落。在这个过程中,姚镛作为一个文人墨客,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民间的疾苦。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姚镛创作了《野庙》一诗。诗中以荒凉破败的野庙作为象征,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复兴的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