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馆
山馆四无邻,东风伴幽寂。
瓶花羞晚红,庭草衒春碧。
猿攀松树枝,鹤踏苍苔色。
麾之不肯去,听读麻衣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别墅没有邻居,只有东风伴随着静谧。花瓶中的花朵害羞地显露出夜晚的红色,庭院里的青草炫耀着春天的碧绿。猴子爬上了松树的树枝,仙鹤踩在了青苔的颜色上。它们不愿意离开,愿意聆听并阅读那本《麻衣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馆:山间馆舍,指诗人的住所。
2. 四无邻:四周没有邻居。
3. 东风:春风。
4. 幽寂:寂静,指环境清幽。
5. 瓶花:插在瓶中的鲜花。
6. 晚红:晚霞的余晖,这里指花朵的红色。
7. 庭草:院子里的青草。
8. 炫春碧:炫耀春天的绿色。
9. 猿:猴子。
10. 松树枝:松树上的枝条。
11. 鹤:丹顶鹤。
12. 苍苔色:青苔的颜色。
13. 麾之不肯去:用指挥的手势让它们离开,但它们不愿意走。
14. 麻衣易:古代一种讲易经的书,这里可能指作者正在研读的书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春日画面,展现出作者孤寂的心境。首句“山馆四无邻”表达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宁静而孤寂。接下来两句“东风伴幽寂,瓶花羞晚红”,描写了春天里的花香和颜色,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之情。
然后,“猿攀松树枝,鹤踏苍苔色”两句,通过描述动物和植物的动态,使得整个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但在这份生机中,诗人仍然感到孤单。
最后两句“麾之不肯去,听读麻衣易”则表达出诗人在孤寂之中选择通过阅读来排解忧愁,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馆》是南宋诗人姚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芳草年年长,行人处处家。春风吹别袂,客思在天涯。”这首诗歌以描绘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出诗人在春光里的思念之情和远离家乡的感慨。
这首诗作于南宋末年,此时正是金国南侵时期,中原沦陷,人民离散,社会动荡不安。姚镛身为一名江南士人,在这种环境下,他的生活境遇和心理状态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姚镛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他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想要用自己的诗篇传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战乱之中的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因此,在这首《春馆》中,他以春季的景象为引子,通过描绘春色中的离别之情,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