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范中洲

标题包含
寄范中洲
高隠就诗名,中洲雅趣成。 几前修竹浄,屋上落泉鸣。 柘圃春风织,山田野火耕。 满山薇蕨老,客至足蔬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位隐士的诗名很高,他在中洲有着风雅的情趣。 房前有几棵青翠的竹子,清新干净,屋顶有山泉落下发出悦耳的声音。 春天里,他打理着桑园,田野里的庄稼也刚刚犁过,准备播种。 满山的薇和蕨已经老了,但当他有客人来时,采摘一些作为蔬菜足够新鲜。
去完善
释义
1. 高隠:隐居不仕之意。 2. 中洲:此处指范中洲的居住地。 3. 修竹:长竹,形容竹子修长挺直。 4. 柘圃:种植柘树的园子。 5. 野火耕:用火烧去荒草,耕种田地。 6. 薇蕨:一种野菜,常见于丘陵地带及山地疏林中。 7. 蔬萌:新鲜的蔬菜。
去完善
赏析
《寄范中洲》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范中洲之间的友谊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之情。首联“高隠就诗名,中洲雅趣成”,表达了诗人对范中洲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他的才华的赞美。颔联“几前修竹浄,屋上落泉鸣”,形象地描绘了范中洲隐居的环境,展现了宁静致远的意境。颈联“柘圃春风织,山田野火耕”,表现了农耕生活的繁忙与宁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尾联“满山薇蕨老,客至足蔬萌”,则表达了诗人对范中洲生活自给自足的羡慕和对友情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范中洲》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0年前后,正值南宋中期,当时的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姚镛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早年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后来,他在临安(今杭州)任官,期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朝廷出谋划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姚镛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关注民生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个时代,南宋文学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姚镛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也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在这首《寄范中洲》中,他表达了与朋友范中洲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