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见赵章泉

标题包含
见赵章泉
秉芳独向章泉老,四海儿童以字传。 特诏难更高士服,好诗多入贾人船。 行窝冷落熙宁后,放鹤风流景祐前。 一代典刑能几见,愿从几杖阅耆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芬芳独自走向章泉老人,全国各地的孩子们都通过文字传承这份美好。 特别诏令也难以与高尚之士的服装相提并论,许多好诗都被商人收入囊中。 在熙宁之后,这个住处变得冷清,而放鹤的潇洒风流发生在景祐之前。 一个时代的典范又能见到多少次呢?愿我们都能倚着拐杖观赏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1. 秉芳:指持有美好品质的人。 2. 章泉老:这里可能指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洪咨夔。他曾经居住在章泉山,因此被世人称为“章泉老人”。 3. 四海儿童以字传:意思是洪咨夔的名声和他的书法作品广为流传,连儿童都能背诵。 4. 特诏难更高士服:指皇帝下诏让洪咨夔担任官职,但他不愿意出仕。 5. 好诗多入贾人船:指洪咨夔的诗文非常出色,很多商人都愿意用他的诗句来装饰自己的船只。 6. 行窝:这里是形容洪咨夔隐居的地方。 7. 熙宁: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这里用来代指宋代。 8. 放鹤风流景祐前:这里的“放鹤”是一种隐逸的象征,暗指洪咨夔的才华横溢,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9. 一代典刑:指的是历史上的典范人物。 10. 愿从几杖阅耆年:表示自己希望像洪咨夔那样度过晚年,专注于学术研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见赵章泉》,通过描绘赵章泉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淡泊名利、热爱诗词的高尚情操的敬仰之情。首联赞美赵章泉独善其身,在四海之内以文字传扬其德行;颔联则以“特诏难更高士服,好诗多入贾人船”表现了他的非凡才华;颈联则将赵章泉置于历史之中,回顾了他生前所处的环境及影响;尾联表达对赵章泉精神的敬慕,愿意追随他,通过杖履之助,共度晚年。全诗通过对赵章泉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渊博的知识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赵章泉》这首诗,出自南宋文学家、诗人姚镛之手。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左右。这一年,姚镛五十岁,他在这个年纪依然不得志,曾入太学为正,但未得升迁,因此怀才不遇。 姚镛所处的时代,正值南宋晚期,政治腐朽,北伐失败,金人屡次南侵,民不聊生。然而朝廷却对此视若无睹,只关心权力斗争。姚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感到迷茫和无奈,只能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境遇的哀叹。而这首《见赵章泉》正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