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曲
金鱼锁合兰缸小,酒不支愁寻睡早。
梨花欲堕风更寒,燕子不归春自老。
流苏护帐香云结,三十六簧清吹咽。
缄书欲寄湘水深,城乌啼落花西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鱼的身形被局限在小小的鱼缸里,借酒消愁的我早早地想要寻求睡眠。漫天飘落的梨花让风变得更加寒冷,燕子的离开使春天逐渐老去。流苏挂在床帐上,伴随着清香的香气,就像三十六簧的风琴吹出的悠扬旋律一样舒缓人心。我多想将这封信寄给远方的人儿,但就像那深深的湘江水一样,让人难以跨越。只有那乌鸦在落花纷飞的西川边哀鸣。
去完善
释义
1. 金鱼锁合兰缸小:指金鱼在水中游动,用锁链锁住鱼缸,使其空间狭小。金鱼代表了闲暇与娱乐;兰缸则是指精美的鱼缸。
2. 酒不支愁寻睡早:形容以酒消愁的情景。由于无法排解忧愁,因此早早寻找睡眠来逃避现实。
3. 梨花欲堕风更寒:指春天即将结束,梨花将要凋落,而风力增强,气温降低,营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4. 燕子不归春自老:燕子在春季返回,但这里的燕子没有归来,意味着春天的离去。
5. 流苏护帐香云结:描述帷帐上的流苏和保护账子的装饰品。
6. 三十六簧清吹咽:表示古代乐器中有三十六根弦线的吹奏器,声音清雅悠扬。
7. 缄书欲寄湘水深:将信笺投入湘江,传递深切的思念之情。
8. 城乌啼落花西川:指的是城中的乌鸦在啼叫,花瓣散落,景色依旧凄凉。
整个诗词表达了春日夜晚的寂寥之情,以及离别的思念。
去完善
赏析
《春夜曲》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一首描绘春日夜晚景象的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金鱼、兰花、梨花、燕子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流苏护帐、湘水、城乌等意象的使用,展现出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春夜画卷。
首句“金鱼锁合兰缸小”,以金鱼和兰缸两个形象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春夜图景,同时也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的氛围。次句“酒不支愁寻睡早”,则表现了诗人在春夜里无法排解忧愁,早早入睡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梨花欲堕风更寒,燕子不归春自老”,通过描述梨花飘落和风声中的寒冷,以及燕子的离去,表达了春天即将逝去,时光荏苒的主题。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感慨。
随后两句“流苏护帐香云结,三十六簧清吹咽”,以流苏护帐和三十六簧清吹两个细节描绘出春夜的宁静与孤独。最后两句“缄书欲寄湘水深,城乌啼落花西川”,则以书信难寄和城乌啼花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夜曲》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一首描绘春天夜景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宁宗时期,约为公元12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姚镛的个人生活颇为坎坷。他曾三次应试科举不第,受到挫折,而后又在战乱中失去了家人和家园。然而,尽管生活困苦,姚镛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诗歌创作上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金朝南侵使得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民生疾苦,民众士气低落。但与此同时,民间文化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人们积极从事文学创作,表达出对国家的忧虑和渴望和平的心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姚镛以他的才情和智慧,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深情的《春夜曲》。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