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孤峰

标题包含
忆孤峰
浮杯方渡湘江上,又逐孤云到岳前。 七十二峰烟雨夜,与谁同话懒残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湘江上,我乘着小船缓缓前行,随后又随着孤独的云朵来到了岳阳楼。在这云雾缭绕的夜晚,72座山峰被笼罩在烟雾之中,有谁能与我一起谈论这宁静的禅宗之理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 2. 孤云:指单独的云。 3. 岳前:此处指岳阳楼。 4. 七十二峰:形容山峰众多,这里可能是代指湖南境内的山脉群。 5. 懒残禅:禅宗公案中的懒残禅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孤寂的感慨。首句“浮杯方渡湘江上,又逐孤云到岳前”描绘了诗人在湘江上飘荡,追随孤云来到山峰前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下来,“七十二峰烟雨夜,与谁同话懒残禅”则描写了在烟雾笼罩的山峰之夜,诗人感叹能与谁共同探讨懒残禅意。这句既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向往,又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整首诗充满了古朴的韵味和深深的哲理,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孤峰》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作品。姚镛生活于宋末元初,公元1278年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正是在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后不久。此时,姚镛失去了故国,流亡异乡,心中的失落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因此,诗人在诗歌中描绘了故乡的青山绿水、孤峰古刹等景象,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此外,姚镛所处的时代,正值唐宋诗词向元代散曲过渡的时期。虽然元代诗词逐渐式微,但姚镛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品质,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一代诗宗。 总的来说,《忆孤峰》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失去故国,流亡异乡,对故乡充满思念之情;同时,这也是一个文学形式转变的历史时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