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拜先君墓

标题包含
拜先君墓
次第瞻山看水流,夜台中閟忆三秋。 新松成行如人长,老鹤无言似我愁。 僧奉晨昏惟茗供,儿悲霜露只苹羞。 结庐终岁关心事,怊怅钟声出暝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依次赏山观流水,夜色寂静思念漫长。 新松排列如成人,老鹤无声似我忧。 僧人早晚敬茶礼,孩子悲伤露水仅以苹果安抚。 在茅庐度过一年,心心念念牵挂之事,惆怅不已,听到钟声响过昏暗的楼宇。
去完善
释义
1. 次第:依次,逐个。 2. 瞻:观看。 3. 山:墓地周围的山丘。 4. 水流:河水或溪水。 5. 夜台:指墓地。 6. 中閟:幽深,隐蔽。 7. 三秋:古代秋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这里借指三年。 8. 新松:新长的松树。 9. 老鹤:年老的鹤。 10. 晨昏:早晚,时刻。 11. 茗供:用茶水供奉。 12. 苹羞:以苹果为祭品表示敬意。 13. 结庐:搭建房屋。 14. 终岁:一整年。 15. 关心事:关切的事务。 16. 怊怅:惆怅,忧郁。 17. 钟声:寺院的钟声。 18. 暝楼:暮色中的楼阁。
去完善
赏析
《拜先君墓》描绘了诗人祭祖时所见所感,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首联“次第瞻山看水流,夜台中閟忆三秋”,诗人以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颔联“新松成行如人长,老鹤无言似我愁”,描述了墓地周围的环境,松树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鹤的沉默则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哀愁。颈联“僧奉晨昏惟茗供,儿悲霜露只苹羞”,描绘了祭拜的场景,僧人的供奉与儿子的悲伤都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尾联“结庐终岁关心事,怊怅钟声出暝楼”,诗人表示在整年之中都会关心这个地点,钟声响起让人惆怅,表达了深深的哀思。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拜先君墓》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当时正值金国灭亡、蒙古帝国崛起的动荡时期。诗人姚镛身处杭州,受到战乱影响,家破人亡,生活艰难。 在这首诗中,姚镛表达了他对故去的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苦难现实,以及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