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径山敬溪翁

标题包含
寄径山敬溪翁
心远人间世,灯传国一禅。 静中无剧暑,诗外总闲年。 挂锡云生树,烹茶月落泉。 几时归去得,再约剡溪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内心已远离纷扰世界,薪火相传的是国家的智慧。 宁静之中没有酷热烦恼,除了诗歌之外总是悠闲的岁月。 悬挂着锡杖在云端的树下,烹煮茶汤月亮在泉水下落。 什么时候能归隐田园,再次相约乘坐剡溪之船。
去完善
释义
《寄径山敬溪翁》姚镛: 心远:心境远离尘世的纷扰。 人间世:人世间,泛指社会。 灯传:以佛法的传承来比喻知识和智慧的传授。 国一禅:佛教禅宗的尊号,这里指的是径山寺的僧人敬溪翁。 静中无剧暑:在寂静的环境中感觉不到炎热的夏天。 诗外总闲年:作诗以外的时间总是过得很悠闲。 挂锡:僧人在云游过程中挂起锡杖,寓意安身立命。 云生树:云雾缭绕,如同从树木中生出。 烹茶:煮茶品茗。 月落泉:月光映照下的泉水。 剡溪船:古代诗人常用来代表隐居生活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古诗,诗人姚镛以寄径山敬溪翁为题,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尘嚣、清心寡欲的向往。诗句中以“心远人间世”开篇,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烦,转而寻求内心的宁静。而“灯传国一禅”则寓意着诗人希望寻找到一种可以传承的智慧,来引导自己的心灵。接下来,通过描述“静中无剧暑,诗外总闲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闲暇的岁月里寻找诗意的生活。 而“挂锡云生树,烹茶月落泉”两句则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静心修养的场景,如同天边的流云与寂静的泉水一般悠然自得。最后,以“几时归去得,再约剡溪船”结尾,表达了诗人期望尽快回归田园生活,与友人共享隐逸之乐的愿望。整首诗都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意境,令人向往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径山敬溪翁》是南宋诗人姚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理宗时期(公元1225-1264年),正值南宋末年,国家内外交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之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姚镛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在朝廷任职,但因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而辞官归隐,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姚镛受到了禅宗文化的影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他在诗中表达了向往寄情山水、摆脱尘世纷扰的愿望,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这种心境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