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别毛沧洲

标题包含
别毛沧洲
风雨三更梦,江湖万里心。 青灯正愁绝,可惜不能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风雨交加的三更时分,梦想跨越浩渺江湖,一片赤诚之心矢志不渝。 此时一盏青灯独照,倍感孤独哀伤。 遗憾的是,无法用琴声来寄托这份情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毛沧洲:指的是明朝文学家毛文锡,曾为南宋御史中丞,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官。此处指代被贬谪的文人墨客。 2. 三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这里的三更指深夜。 3. 青灯:指古时的油灯,常用来形容孤独、寂静的环境。 4. 愁绝:极度忧愁。 5. 可惜:怜惜,遗憾。 6. 琴:古琴,这里借指高洁的文人精神寄托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毛沧洲分别时的情景和心情。首联“风雨三更梦,江湖万里心”,以风雨之夜的梦境和广阔的江湖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寥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青灯正愁绝,可惜不能琴”,则通过描述诗人在昏暗的油灯下独自发愁,无法用琴声抒发情感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和离别的伤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毛沧洲》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50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金国南侵之际。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姚镛作为南宋末年的文人,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姚镛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较为坎坷。他曾一度入仕为官,但由于时局混乱,深感无力回天,遂辞官回乡,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然而,他并未完全与世隔绝,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关心民生疾苦。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末年,朝廷腐败,外患频仍,人民生活困苦。金国的侵略使南宋国土丧失,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姚镛与友人毛沧洲告别,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这首《别毛沧洲》不仅是一首离别之作,更是一首展现姚镛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