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
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
骑馿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
一井清寒宜茗饮,千林黄落独梅开。
他时老圃如能学,只乞山中橘本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黎明时分汲取清澈的泉水清洗砚台,欣赏着屹立在水边的青苔奇石。
乘着驴子,踏歌寻梦,领略诗中的佳境;放飞仙鹤,迎来远方的友人。
一口古井带着凉意,最适宜泡茶品茗;金黄色的枫叶飘落在枝头,只有梅花依旧盛开。
如果有朝一日在园中体验沧桑,我仅仅期望能在山间种植那片橘树林。
去完善
释义
1. 青原:古地名,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境内。
2. 敏叔:作者的朋友,名字中有一个“敏”字。
3. 三泉:古代泉水名,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地方的名泉。
4. 骑馿:骑在驴子上,这里形容出行的方式。
5. 放鹤:放出笼中的鹤,这里形容有客人来访。
6. 清寒:寒冷的清澈泉水。
7. 茗饮:喝茶。
8. 老圃:年老的花匠。
9. 橘本:橘子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访寻和等待为主线,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敏叔之间深挚的交情。在首联中,“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通过清晨汲取泉水清洗砚台这一细节,展现出诗人勤奋认真的精神风貌,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颔联写诗人为了寻找灵感而骑着驴子外出,此时恰巧遇见来访的友人。这里既有诗歌创作的写实,也有友情相遇的象征意义。
颈联则描述了雨后初晴的自然景象:一口清泉显得分外清凉宜人,适合烹煮茶水;千林落叶满地,唯有梅花独傲枝头,绽放出生命的力量。
尾联笔锋一转,提到希望将来能在山间的老圃处学到种橘子的技艺,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作品。姚镛生活在宋末元初时期,他一生奔波,晚年才在青原山隐逸。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当时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百姓疾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姚镛远离尘世纷扰,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他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虽然姚镛身处乱世,但他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他的诗歌以自然质朴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景,使人们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