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颢气薄衣襟,疎声集暝林。
雁惊烟塞梦,鲈入故乡心。
静落阶前叶,清传月下砧。
更怜茅屋破,愁绝少陵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新的气息使衣物感觉凉爽,稀疏的声音聚集在昏暗的树林里。大雁被烟尘弥漫的梦惊醒,鲈鱼进入思念故乡的内心。安静的落叶飘落在台阶前,月光下清晰地传来捣衣的声音。更让人可怜的是茅屋破旧不堪,忧愁不已,诗人杜甫为此感到悲哀。
去完善
释义
1. 颢气:指天空高远之气。这里形容秋高气爽的景象。
2. 薄衣襟:衣物单薄,感受到寒气侵袭。
3. 疏声:稀疏的声音。这里形容秋天的声音。
4. 暝林:阴暗的树林。
5. 雁惊烟塞梦:形容大雁被烟雾笼罩,使梦境变得模糊不清。
6. 鲈入故乡心:用西晋张翰因秋风起而思鲈鱼脍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
7. 静落阶前叶:寂静中落叶飘落在台阶前的景象。
8. 清传月下砧:月亮下传来清晰的捣衣声。
9. 茅屋破:形容茅屋破败不堪,暗示生活困苦。
10. 愁绝少陵吟:愁苦之极,无法忍受杜甫诗中的悲凉之意。少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别号。
去完善
赏析
《秋风》姚镛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思乡之情。首联“颢气薄衣襟,疏声集暝林”,描述了秋高气爽的气候和树林中稀疏的声音,展现了秋天的寂静。颔联“雁惊烟塞梦,鲈入故乡心”,通过大雁南飞和鲈鱼跳入水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颈联“静落阶前叶,清传月下砧”,描述了秋天落叶飘零的景象以及月光下传来捣衣声的清晰度,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氛。尾联“更怜茅屋破,愁绝少陵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茅屋破损的忧虑以及对杜甫《月夜忆舍弟戍边》一诗的感慨。全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风》是南宋诗人姚镛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原地区长期处于金朝的统治之下,战争频发,百姓疾苦。然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
姚镛是浙江临安人,曾担任过国子监司业等官职。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较为平稳,但仍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创作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但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秋风》这首诗中,姚镛通过描绘秋风萧瑟的景象,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文人士大夫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