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法华寺

标题包含
法华寺
入门松迳幽,树杪见钟楼。 客至犬迎吠,香消僧出游。 水花迎晚照,风叶引凉秋。 欲作居山计,吾盟在白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进入古朴小径,树木掩映下的钟楼引人注目。 有客人到来,狗儿们欢喜地摇着尾巴迎接;香火逐渐消散,僧侣们外出游走。 水面反射出夕阳的余晖,风吹过树叶带来凉爽的秋天气息。 想要过上山居生活,与我的盟友们共度无忧无虑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法华寺》姚镛注释如下: 1. 法华寺:寺庙名,位于浙江金华。 2. 松迳:松树下的道路。 3. 树杪:树木的梢头。 4. 钟楼:寺庙中报时的大钟所在的建筑。 5. 犬迎吠:狗看到客人来表示欢迎。 6. 香消:烧香完毕。 7. 水花:水面的波纹。 8. 晚照:夕阳的余晖。 9. 风叶:随风飘落的树叶。 10. 凉秋:凉爽的秋天。 11. 居山计:指隐居山林的生活计划。 12. 吾盟:志同道合的朋友。 13. 白鸥:白色的海鸥,比喻隐逸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法华寺》是南宋诗人姚镛的一首描绘古刹景象的诗歌。这首诗首联用“松迳”和“钟楼”勾勒出寺庙的宁静与庄严,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颔联中的“犬迎吠”和“僧出游”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体现了寺庙中的生机与活力。颈联中的“水花”和“风叶”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象征着人生的起起落落。尾联中的“居山计”和“白鸥”则是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超脱世俗的心境。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法华寺》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姚镛之手,创作于公元1247年前后。在这一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政治上,金国和南宋正处于敌对状态,战争频繁;在经济上,由于战乱的影响,民众生活困苦;在文化上,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禅宗的兴起,佛教文化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姚镛本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金榜题名。因此,他对官场心生厌倦,开始潜心研究佛学,并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到各地的寺庙游玩,体验僧侣的生活,并与僧人畅谈佛法。 《法华寺》这首诗就是他在游览法华寺时创作的。诗中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美丽景色,以及僧侣们虔诚礼佛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姚镛虽然身处乱世,但他却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