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衡
天恩下释湘累客,心事悠悠月满船。
种药已收思病日,著书不就负残年。
杂花怪石分人去,老竹荒亭入画传。
归梦鉴湖三百里,白鸥相候亦欣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谢苍天的恩典,让那些在湘江边备受折磨的人们得以解脱,心中的忧虑在满月的夜晚被照亮。曾想种草药疗疾,却因忙碌无暇顾及;写书的愿望未能实现,辜负了这剩下的时光。周围的花草和怪石让人流连忘返,那古老的竹林和荒废的小亭子成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梦中我回到了美丽的鉴湖,那里的白鸥也在期待我的到来,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离衡:指离开湖南之地。离,离开;衡,古代湖南的别称。
2. 姚镛:南宋末诗人,有诗才,但壮志难酬。
3. 天恩下释湘累客:天恩,皇帝的恩典;释,释放;湘累客,指屈原一类忧国忧民而遭谗害的人。这里指皇帝恩赐赦免忧国忧民而遭受委屈的知识分子。
4. 心事悠悠月满船:心事,心中忧虑的事情;悠悠,长久不断;月满船,月光洒在船上。
5. 种药已收思病日:种药,种植药材;已收,已经收获;思病日,生病的日子。
6. 著书不就负残年:著书,撰写书籍;不就,未完成;负残年,辜负了老年时光。
7. 杂花怪石分人去:杂花,各种花草;怪石,奇特的大石头;分人去,把人们分开。
8. 老竹荒亭入画传:老竹,古老的竹子;荒亭,破旧的亭子;入画传,进入画中流传下来。
9. 归梦鉴湖三百里:归梦,回家的梦境;鉴湖,位于浙江绍兴的一座湖泊;三百里,形容距离遥远。
10. 白鸥相候亦欣然:白鸥,白色的海鸥;相候,相互等待;亦欣然,也非常高兴。
去完善
赏析
《离衡》这首诗,以姚镛的独特视角描绘了离家别友的情景。首联“天恩下释湘累客,心事悠悠月满船”,表现出诗人离别时的感慨与无奈,心有所属却难以言喻的情景。颔联“种药已收思病日,著书不就负残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才华无法得以施展的遗憾和对时间的深深惋惜。颈联“杂花怪石分人去,老竹荒亭入画传”,写的是离别时景象和心情的交融,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潮。尾联“归梦鉴湖三百里,白鸥相候亦欣然”,借梦境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在梦中回到故里,白鸥相候,寄托着诗人的乡思。整体来看,这首诗歌以离别的场景开篇,以回归的梦境结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对生活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离衡》是南宋诗人姚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47年,即南宋末年。姚镛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文人学者。然而,在他成长时期,正值金朝入侵,战乱频仍,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这使得姚镛对国家的命运和未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姚镛渴望为国家出一份力,他积极参加了抗金斗争,并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他的作品多以描绘民间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希望通过诗歌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离衡》这首诗歌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雁”为象征,表达了诗人渴望像大雁一样展翅高飞,为国家排忧解难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时局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