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金门

标题包含
谒金门
吟院静。 迟日自行花影。 熏透水沈云满鼎。 晚妆窥露井。 飞絮游丝无定。 误了莺莺相等。 欲唤海棠教睡醒。 奈何春不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院寂静无声,阳光照在花朵的影子上。 香炉中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沉香的味道。 傍晚时分,妆容已准备妥当,她透过窗户向外张望。 柳絮和游丝在空中飘荡,没有固定的形状。 这耽误了与莺莺的约定。 她想唤醒海棠让她醒来,但春天并不愿意。
去完善
释义
1. 吟院静:形容院落寂静,适宜读书。 2. 迟日:即春日。 3. 自行花影:指春天的阳光使花朵的影子在地面移动。 4. 熏透水沈云满鼎:比喻香气浓郁,弥漫在整个房间中。水沈,沉香的别称;云满鼎,意指香气之浓如云环绕香炉。 5. 晚妆窥露井:化用唐代张祜的《题尼固始庄南古岸》诗中的“晚妆楼上试新妆,试著秋衣拂路尘”意境,暗示女主角正在打扮自己。 6. 飞絮游丝无定:形容柳絮飘忽不定,游丝则可能暗示女主角的情感波动。 7. 误了莺莺相等:意指女主未能及时赴约,辜负了与朋友的约定。莺莺,朋友间的昵称。 8. 海棠:代指一位娇羞可爱的女子。 9. 教睡醒:提醒对方要准时醒来,勿再贪睡。 10. 奈何春不肯:表示惋惜春天已经快要结束了,无法挽留。
去完善
赏析
《谒金门》这首词以诗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自然之美。首句“吟院静”为我们展现了宁静的院落环境,仿佛能听到春天的声音。接下来的“迟日自行花影”则形象地描述了春日阳光照耀下的花朵,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紧接着的“熏透水沈云满鼎”则是用香炉中的烟雾弥漫来形容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湿润。 下半阕则通过描绘春天里的飞絮、游丝以及忙碌的莺莺等场景,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而最后的“欲唤海棠教睡醒。奈何春不肯”则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他想要唤醒海棠花,让它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但却无奈地发现春天已经悄然离去。 整首词借助于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天之中,感受到了那份恬静与悠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南宋词人姚镛的一首名篇。此词作于公元1217年左右,正值宋金战争时期。姚镛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为文林郎,他自己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任国子博士。然而,南宋朝廷的懦弱无能以及腐败使他的仕途受挫,理想无法实现。 当时国家陷入战乱之中,人民流离失所,中原大片土地被金国侵占,朝廷却仍然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姚镛痛心疾首,他通过词的形式抒发自己的忧虑和感伤。词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也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朝廷的不满。这首词反映了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心声,被誉为南宋词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