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松泉
未让葛洪丹井灵,石根流水更清泠。
多年不见仙桃出,化作老松生茯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让葛洪的仙丹灵气流失,石缝中的泉水依然清澈冰凉。
多年未见仙桃果实出现,化为老松树生长出了茯苓。
去完善
释义
1. 龟松泉:是一首描绘道家仙境的古诗;
2. 姚镛:作者名字;
3. 未让葛洪丹井灵:“葛洪”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和炼丹家,此处的“丹井”是指他的炼丹之处,但此处并没让他的炼丹场所显得神奇;
4. 石根流水:指从石头缝中流出的泉水;
5. 清泠: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6. 多年不见仙桃出:仙界的桃树很久都没有结出果实了;
7. 老松生茯苓:茯苓是一种寄生在松树上的药材,这里暗指仙桃已变成茯苓。
去完善
赏析
《龟松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古诗,诗人通过灵动的笔墨,形象地展现了泉水的清澈、幽静和松树的苍劲。诗句“未让葛洪丹井灵,石根流水更清泠”描述了泉水的清澈和灵动,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世外桃源。而“多年不见仙桃出,化作老松生茯苓”则表达了松树历经沧桑之后的顽强生命力。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景,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龟松泉》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姚镛,创作于公元1259年前后,正值南宋晚期。此时的姚镛,刚刚度过了一段游历四方、结交名士的文人生活,他开始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民族矛盾和民生疾苦。
在姚镛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蒙的南北夹击之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金朝不断南侵,蒙古军队也多次南下进攻南宋。在这样的背景下,姚镛对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
"龟松泉"这首古诗,正是姚镛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山间清泉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山河破碎、人民苦难的景象,感受到姚镛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