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淳熙辛丑自武宁丞摄靖安作 其一

标题包含
淳熙辛丑自武宁丞摄靖安作 其一
毛竹山头云雨昏,靖安桥下小谿浑。 高陂约水归田急,不管湍声入县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云雾缭绕的毛竹山间,靖安桥下的溪流显得有些浑浊。水流沿着陡峭的山坡快速汇集到田野中,并未在意喧嚣的水声是否传入了县城的大门。
去完善
释义
1. "毛竹山":山名,位于江西修水县东北,此处为诗人的贬谪之地。 2. "靖安桥":靖安县的桥梁,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部。 3. "小谿浑":指靖安桥下的小溪水流浑浊。 4. "高陂":地名,位于江西九江市北部的高原地区。 5. "约水归田":引水灌溉农田。 6. "湍声":指水流的轰鸣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的山水画。首句“毛竹山头云雨昏”,用昏暗的云雨笼罩毛竹山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压抑的氛围。次句“靖安桥下小谿浑”,通过浑浊的小溪在靖安桥下流淌,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生机。 紧接着,诗人在第三句“高陂约水归田急”中,以高陂约束水流回归田野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而尾句“不管湍声入县门”,则通过对湍急的水声穿入县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无法被人为地改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淳熙辛丑自武宁丞摄靖安作 其一》是南宋诗人杨方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1年,即淳熙八年辛丑,正值南宋时期,距离宋朝灭亡还有半个世纪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内部斗争激烈,北伐无功,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疾苦加深。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艺术领域却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诗人杨方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文人雅士,他在任武宁丞期间,因为公事辗转靖安,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杨方作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官员,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家乡深厚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感慨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