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诗
尔根深且固,余根浅且洿。
移植艮无期,叹息将何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尔:指合欢树。
2. 根深且固:表示合欢树的根基深厚而稳固。
3. 余:我。
4. 浅且洿:形容自己根基浅薄且污秽。
5. 移植:移栽树木,此处指将合欢树移栽到自己这里。
6. 艮:八卦之一,象征山,此处借指土壤。
7. 期:期限,时间。
8. 叹息:因忧虑、痛苦或懊悔而发出深沉的呼吸。
9. 将:打算,计划。
10. 何如:怎么样,怎么办。
去完善
赏析
《合欢诗》是南朝诗人杨方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合欢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慨。在诗中,杨方通过对比“尔根”(深且固)和“余根”(浅且洿)两个形象,来揭示出人生的命运差异以及世事的无常。同时,诗人又以“移植艮无期”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和叹息。整首诗以植物为喻,富有哲理,表现出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合欢诗》是东晋诗人杨方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350年左右,即东晋永和年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和战乱,以及东晋政权的逐渐稳定。
杨方作为一位文人雅士,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必然受到了战争的困扰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象为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反映了东晋文人阶层的精神风貌。
在《合欢诗》中,杨方通过对合欢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朋友之间深厚感情的赞美。这种情感在那个充满战争与动荡的时代尤为珍贵,也反映出杨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伦亲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东晋时期文人的才情与审美情趣,使其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