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秋光如许,雁字排空去。十二阑干凝眺处,帘卷西山暮雨。白沙翠竹柴门,落霞孤鹜江村。况是亭皋叶下,萧萧最怆吟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秋天的景色如此美丽,大雁在天空中排列成行飞过。站在栏杆旁远望,窗帘被卷起,西边的山雨降临。沙滩、绿色的竹子以及柴门,还有那晚霞中的孤鹜和江边的村落。更何况是在湖边落叶之时,秋风萧瑟最容易触动人忧伤的灵魂。
去完善
释义
《清平乐》:词牌名。
吴山:浙江杭州一带的著名山水。
秋光如许:如此美丽的秋天景色。
雁字排空去: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远去。
十二阑干凝眺处:形容站在高楼上远望的景象。阑干,即栏杆。凝,集中注意力。
帘卷西山暮雨:傍晚时分,卷起窗帘欣赏西山的风景,伴随着细雨蒙蒙。
白沙翠竹柴门:白色的沙滩、绿色的竹子和小木屋。
落霞孤鹜江村:夕阳下的晚霞映照在水边的孤独水鸟。鹜,野鸭。江村,江边的小村落。
况是亭皋叶下:更何况现在是亭子旁边的树叶凋落的时候。亭皋,地势较高的地方。
萧萧最怆吟魂:萧萧落叶,最能触动诗人的情感。怆,悲伤。吟魂,诗人内心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清平乐·吴山》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上片以“秋光如许,雁字排空去”开篇,写出秋天的景象和南飞的大雁,为整首词奠定了悲凉的氛围。接下来“十二阑干凝眺处,帘卷西山暮雨”,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词人站在高楼上远眺时的情景,以及夜幕降临、秋雨来临的自然变化。
下片以“白沙翠竹柴门,落霞孤鹜江村”展开,描绘了江边的小径、竹林、茅屋等乡村风光,表现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怀念。最后两句“况是亭皋叶下,萧萧最怆吟魂”,则进一步抒发了词人在落叶飘零的季节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词风婉约,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吴山》是一首描绘江南山水风光的古词。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于公元1174年左右。这时,辛弃疾刚结束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被任命为建康府通判。他虽然职务卑微,但对国家命运依然忧心忡忡。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北方大片领土沦陷在金朝手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辛弃疾作为南宋著名的抗金派人物,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立场,但受到朝廷保守势力的排斥,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他的诗词作品中充满了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