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
独寻幽处结孤茅,泉石膏肓疾未消。放鹤启扉欹醉竹,通泉凿石跨飞桥。露香秋老收莲种,花雨春深课药苗。食罢行吟循泽畔,棹歌声引夕阳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寻找寂静之地建立孤单的小屋,泉水的味道和石头的形态似乎还未能消失。放飞仙鹤推开小门倚着醉竹,泉水穿过石头在桥上飞流而过。秋季露水使莲花种子成熟,春天的花朵像细雨一样滋润着药苗。吃完饭后沿着湖边走,唱唱歌,让船的声音引导夕阳落下。
去完善
释义
《幽居》:该诗为古人描绘隐居生活之作。
1. 吴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相传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夫差在此修建的行宫。
2. 独寻幽处结孤茅:这句表达诗人孤独寻找隐逸之处的心境,“结孤茅”指的是搭建简陋的住所。
3. 泉石膏肓疾未消:形容因喜爱山水而舍弃名利之心依然坚定。泉石膏肓出自《世说新语·栖逸》篇,意指爱好山水之间的生活。
4. 放鹤启扉欹醉竹:这句描绘了诗人开门见鹤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5. 通泉凿石跨飞桥:描述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来设计居所。
6. 露香秋老收莲种:表明诗人在秋天收集莲花种子,作为来年种植之用。
7. 花雨春深课药苗:表示春天在田野里辛勤耕种草药。
8. 食罢行吟循泽畔:饭后散步于水边,抒发内心的情感。
9. 棹歌声引夕阳潮:以悠扬的船歌迎接夕阳下的潮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幽居》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青山绿水间的宁静生活。首联“独寻幽处结孤茅,泉石膏肓疾未消”,描述了诗人独自寻找僻静之地结庐而居,虽然身患顽疾却依旧保持着优雅的生活态度。颔联“放鹤启扉欹醉竹,通泉凿石跨飞桥”,通过放飞仙鹤、倚靠醉竹的形象,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画面,同时暗示了诗人的生活境界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烦恼。颈联“露香秋老收莲种,花雨春深课药苗”,描绘了诗人在四季更替中,不仅收获了莲花种子,还勤于耕作草药,展现了诗人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尾联“食罢行吟循泽畔,棹歌声引夕阳潮”,描写了诗人饭后沿着河畔散步,聆听着远处传来的悠扬的船歌,感受着夕阳西下带来的宁静之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居》是明朝诗人吴山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初期,这是一个战乱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的时期。
吴山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人,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曾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但因不满朝廷的腐败和官场的风气而选择了归隐田园。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幽居》一诗中,吴山以清新自然的笔墨描绘了幽静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总的来说,《幽居》这首诗是在明朝初期的历史背景下,由吴山这位有才华、有理想、有见识的文人所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人生态度,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