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钟山
天气清无霞,远山益幽霭。凭楼纵观眺,目与群物会。清风自南来,竹树生微籁。歌禽唱金缕,翠筱飘罗带。时佳景复丽,赏心亦高迈。延伫望钟陵,眷然怅松桧。似觉古今短,徒谓乾坤大。念昔爽鸠氏,川原鲜常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气格外清新,没有霞光;远处的山色更显幽深和蔼。登上高楼远眺,目光所及万物皆备。清风从南方吹来,竹子树木间发出轻微的声音。歌唱的鸟儿唱着金色的旋律,翠绿的竹子轻轻摇曳像飘动的罗带。美好的景色如此秀丽,欣赏的心情也变得高远旷达。我站在这里遥望着钟陵,心里惦念着那些松树和桧树。好像觉得从古至今的时间变得短暂,只是觉得天地之大。想起从前爽鸠氏的时候,山川原野至今依然鲜亮常在。
去完善
释义
1. 钟山:古地名,即今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一带的山地。
2. 吴山:指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所在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附近。
3. 清无霞:晴朗的天空中没有霞光。
4. 幽霭:形容远山的雾气浓厚。
5. 群物: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
6. 微籁:轻微的声响,这里指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7. 金缕:形容鸟叫声悠扬动听。
8. 翠筱:绿色的竹子。
9. 罗带:指竹子随风轻轻摆动,像丝绸一样飘逸。
10. 钟陵:指钟山附近的地区。
11. 眷然:留恋的样子。
12. 松桧:松树和桧树,这两种树在古代常常被用来象征长寿和高洁的品质。
13. 爽鸠氏: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他是尧舜时代的一位贤能的部落首领,他的部落曾经居住在今江苏一带。
14. 川原:河流与原野,这里代指钟山附近的地理环境。
15. 鲜常在:很少长久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远眺钟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的感慨。诗句中的“清风自南来,竹树生微籁”和“歌禽唱金缕,翠筱飘罗带”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独特视角。诗人通过观看自然风景,引发了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宇宙万物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吴山以他的独特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感叹,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钟山》是明朝文学家吴山创作的一首描绘金陵名胜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初期,即公元1368年至1644年之间。
在明朝初期,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繁华无比。钟山作为南京的地标,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吴山在游历钟山时,写下了这首《望钟山》,以表达对钟山的敬仰和对明朝盛世的赞美。
在这个时期,吴山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朝廷官员,但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用诗文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百姓福祉的关注。他的诗才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最终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同时期,明朝正处于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朱元璋、朱棣等皇帝对文人的优待使得文学创作得以蓬勃发展。然而,这也导致了宫廷斗争的加剧,许多文人为保全身家而不得不选择明哲保身。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山的作品既展现了盛世的风采,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挣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