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西湖七夕,用贺方回韵
彩霞不续长河路。一水渺然流去。睆彼清光何以度。隔年离恨,千秋情绪,都在云深处。龙舆倏转蓝桥暮。惜别应留秋月句。试语人间愁几许。两行情泪,满天秋露,疑是巫山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彩霞不再照亮长河路,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那些明亮的光亮如何穿过?过去的离别和千年的情感,都隐藏在云朵深处。皇帝的龙辇在瞬间来到蓝色的桥梁边,为了挽留离别应该留下秋天的月亮诗句。试着问问人间的忧愁有多少?两行泪水、满天的秋露,仿佛都是巫山的细雨。
去完善
释义
1. 吴山:泛指江苏南部至浙江一带的山。这里借指作者所处的地域环境。
2. 彩霞不续长河路:形容湖面上的彩霞消失,天色逐渐暗淡下来。长河,这里指西湖湖面。
3. 睆彼清光:明亮的月光洒在水面上。睆,明亮的样子。清光,指月光。
4. 隔年离恨:指相隔一年的离别之恨。
5. 千秋情绪:指千年的思绪。
6. 龙舆倏转蓝桥暮:描述牛郎织女相会的一幕。龙舆,古代皇帝的车驾,这里借指牛郎。蓝桥,古代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
7. 惜别应留秋月句:表达作者对牛郎织女分别时的惋惜之情。秋月句,指关于秋天的月色的诗句。
8. 试语人间愁几许:试着谈论人间的愁苦有多少。
9. 两行情泪:指牛郎织女分别时流下的泪水。
10. 满天秋露:形容露水洒满天空的景象。
11. 疑是巫山雨:比喻牛郎织女的相聚仿佛是梦中仙境。巫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七夕的古诗词。词中通过描写彩霞、河水、月光等景象,表达出离愁别绪的情感。“龙舆倏转蓝桥暮”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龙车在天空中飞行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而“试语人间愁几许”则揭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线索,将人们心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玉案·西湖七夕》是清代词人郑文焯创作的一首咏七夕的佳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894年(清朝光绪二十年),正值甲午战争前夕。在这期间,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的领土和尊严遭受严重威胁。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词人郑文焯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心中满怀忧国忧民之情。他曾在多处任职,关心民间疾苦,希望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面对当时的政治腐败、社会混乱,他的抱负难以施展。在这种心境下,郑文焯借七夕这个传统佳节,表达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诗人的笔下,西湖的七夕之夜显得更加美丽而哀愁。“梦入银屏”,表达了词人对美满婚姻的憧憬;“霜钟催断”,暗示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使人感受到深深的忧患意识。总的来说,《青玉案·西湖七夕》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思的词作,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现实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