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倅馆
一年荒宿敬亭岚,世路如今亦颇谙。
鸦带夕阳来舍北,雁传秋信到江南。
王曾素志非温饱,毛义微名为旨甘。
料得倚门凝望切,东风何日拥归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年的荒凉把敬亭山衬托得更加神秘,世间的道路到现在也变得逐渐清晰。傍晚的乌鸦带著夕阳从北方飞来,大雁传来秋天的消息给江南的人们。王曾一直以来的志愿并非只是温饱生活,而毛义的微小名誉才是他的真正追求。猜想那个倚门盼望的人心情有多焦急,她心中想著的是何时春风才能送他归来。
去完善
释义
【宣城倅馆】 指在宣城的官员住所。宣城,今安徽省南部城市。倅,副职。馆,居所。
【吴山】 泛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山脉,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丘陵地带。这里可能指的是浙江杭州的吴山,又名“紫阳山”,在杭州城内西南部。
【荒宿敬亭岚】 形容自己一年来的贫困潦倒生活。荒宿,荒凉而简陋的住所;敬亭,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郊。岚,山林间的雾气。
【世路如今亦颇谙】 表示经历世事,逐渐明白人情世故。世路,人生道路;颇,程度副词,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谙,熟悉。
【鸦带夕阳来舍北】 描绘傍晚时分乌鸦飞回北方家的场景。鸦,乌鸦;带,伴随;夕阳,傍晚的太阳;舍北,北方的家。
【雁传秋信到江南】 描述秋天时大雁从南方传递信息归来。雁,大雁;传,传递;秋信,秋天的消息;江南,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
【王曾素志非温饱】 表示自己清高孤傲,不为温饱所困。王曾,指汉代的王通,字子淹,以孝行著称;素志,一直以来的志向;非,不。
【毛义微名为旨甘】 用东汉时期的毛义拒绝仕宦,隐逸林泉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追求。毛义,东汉时人,以孝行著称;微名,低微的名声;旨甘,美味的佳肴。
【倚门凝望切】 描绘家中亲人盼望游子归来之情。倚门,靠着门;凝望,目不转睛地看;切,深切。
【东风何日拥归骖】 抒发自己期待某天春风拂面,回家团圆的心情。东风,春风;何日,何时;拥,簇拥;归骖,回家的骡马。
去完善
赏析
《宣城倅馆》这首诗歌以吴山的视角描绘了敬亭山的自然风光及寄寓其间的忧国忧民之情。首句“一年荒宿敬亭岚”,描述诗人身处荒宿的敬亭山中,感受到一种苍茫而悠远的氛围;第二句“世路如今亦颇谙”则表明诗人历经沧桑,对社会现实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接下来的“鸦带夕阳来舍北,雁传秋信到江南”形象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生动景象,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王曾素志非温饱,毛义微名为旨甘”这两句表达了对君王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个人名利淡泊的追求。尾联“料得倚门凝望切,东风何日拥归骖”则流露出诗人期盼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同时也有思念家人、渴望团聚之意。整首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宣城倅馆》吴山是南宋著名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1247年,正值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外患频繁,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诗人作为南宋遗民,深感国仇家恨,但却无力回天。
诗人在这一年出任宣城县的副官(倅),在任职期间,他目睹了百姓疾苦,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宣城倅馆》,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自己无能改变现状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