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泊舟香口

标题包含
泊舟香口
薄暮到香口,风回即泊舟。一溪分竹进,两岸断江流。落日明残牖,荒烟袭废楼。篱边鸡犬静,寥落使人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到达了香气扑鼻的河口,当风吹回来的时候我们就停下了船。一条小溪从竹林中穿过,两侧的江河已经干涸。夕阳照耀着破旧的窗户,废墟上的烟雾弥漫。篱笆旁的鸡犬一片宁静,孤独的氛围让人倍感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泊舟:停船靠岸。 2. 香口:指具有芬芳气息的河口。这里具体地点可能有多种解读,可能与诗人的实际经历有关,也可能只是借指某个地方。 3. 吴山:我国古代有很多“吴山”,这个位置的“吴山”具体所指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例如,它可能是浙江杭州的吴山,也可能是江苏苏州的吴山等。此处应是指诗人所在地附近的山峰。 4. 薄暮:临近傍晚的时候。 5. 风回:风向转变。 6. 竹进:竹林引入溪水。 7. 江流:长江的支流。 8. 残牖:破旧的窗户。 9. 荒烟:荒凉的地方升起的烟雾。 10. 废楼:被废弃的建筑。 11. 篱边鸡犬静:鸡犬无声表示环境静谧。 12. 寥落:孤独冷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香口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首联通过“薄暮”和“风回”两个时间状语,展现了泊舟香口的情景;颔联通过“一溪分竹进,两岸断江流”的景物描写,描绘了香口的美丽风光;颈联以“落日明残牖,荒烟袭废楼”展示了一幅荒凉、寂寥的景象;尾联则以“篱边鸡犬静,寥落使人愁”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全诗情感丰富,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泊舟香口》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吴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65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 在当时,南宋朝廷已经风雨飘摇,面临着金朝和蒙古的威胁。吴山作为南宋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他在香口泊舟时,看到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感慨万分。 在这首诗中,吴山以泊舟香口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白鸟栖芦洲,黄牛卧沙岸”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在乱世中找到一份宁静的心情。 总的来说,《泊舟香口》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吴山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