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
闻说隋家帝,于此建宫阙。种色玉钩斜,年年芳草发。代往存形胜,古刹依林樾。轻风吹锦帆,今昔一明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隋朝皇帝在此建立宫殿。在美丽的玉钩斜畔,一年年芳草新发。朝代更替,名胜古迹犹存,古老的寺庙依然依傍在树林中。微风轻轻吹拂着锦帆,古今如一,只有那轮明月依旧高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法海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面的吴山上,始建于五代时期。
2. 吴山:古时有“临安第一山”之称,现为浙江杭州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
3. 闻说隋家帝,于此建宫阙:传说在隋朝时,皇帝曾在这里修建宫阙。
4. 种色玉钩斜,年年芳草发:描述此地繁花似锦,芳草萋萋的景象。
5. 代往存形胜,古刹依林樾:意为世代更迭,但这里的古迹仍然存在。
6. 锦帆:古代帝王游幸时的华丽船只。
7. 今昔一明月:表示从古至今,月亮都是一样的。
去完善
赏析
《法海寺》描绘了吴山美景及历史变迁,隋朝皇帝曾在此建造宫殿,如今却只剩遗址。诗句中提及的“玉钩斜”是隋朝皇宫内的花园,形容其如锦绣般美丽,如今已变为荒芜之地,但每年都会生出绿草。诗人感叹岁月更迭,古刹依旧,而昔日的繁华已不再,唯有那一轮明月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法海寺》是南宋诗人吴山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法海寺,展现了寺庙周围优美的景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根据相关资料,该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正值金兵南侵,战乱频繁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吴山目睹了民众疾苦和国家动荡,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在《法海寺》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和平、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去完善